□ 新華社記者 俞 菀 唐 弢
“大家看,這款毛紗質地的旗袍上獨特的花紋樣式,靈感來源于少數民族刺繡,色彩艷而不俗,上身效果非常好。”“618”促銷季來臨,在全球毛衫生產批發供貨基地“毛衫匯”平臺上,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洪合鎮企業“彩格子貓”的帶貨主播,正向觀眾展示自家貨品。
客商云集的毛衫市場、忙碌有序的制衣車間、熱火朝天的運輸現場……過去40年間,洪合鎮毛衫產業蓬勃發展,先后吸引了近10萬名來自全國各地的“新居民”,其中約有2.07萬名少數民族同胞,來自土家族、壯族、苗族等38個少數民族。他們在這里交往交融、發家致富,也為這里帶來源源不斷的經濟活力。
2004年,17歲的壯族小伙張朝兵作別故鄉時,做夢也沒想到,自己有一天會成為“大老板”。“當時的想法很簡單,到東邊的城市打工,可以多賺點錢。”張朝兵在洪合的第一份工作是服裝套口,每月能拿到600元,是在老家打工收入的2倍。
嘗到甜頭的張朝兵,帶著家人拼命干,很快就積攢下創業的“第一桶金”,隨即開起毛衫加工小作坊。從夫妻店到100多人的公司,18年間,張朝兵逐漸成為洪合鎮毛衫加工產業的領頭人。如今,他帶領員工通過直播帶貨的形式,不斷拓展企業的銷售渠道。
“這些年來,在我的帶動下,越來越多云南老鄉走出大山,來到洪合逐夢奔富。”張朝兵說,洪合的最大優勢是完善的產業鏈條和蓬勃的市場。一根根白色紗線,經過編織成片、縫合、套口,再進行染色、縮絨、整燙、包裝,成為一件件“致富毛衫”。
為了服務好來自不同民族的“新居民”群體,洪合鎮積極拓展黨的工作覆蓋面,建立少數民族黨支部等組織。
來自貴州的土家族漢子車建國就是其中一員。作為洪合鎮橫涇橋社區黨總支委員,他的職責是發動和引導廣大“新居民”參與社區管理。盡管鄉音未改,但車建國早已從一名“旁觀者”變成“融入者”“參與者”“引領者”。
疫情防控期間,車建國積極參與網格排查、卡點值守、居家醫學觀察人員管理等工作,“我們少數民族黨支部的黨員每天都在卡點值守,還帶動親朋好友參與志愿服務,共同守護我們的家園。”
洪合鎮印通小學,午后陽光鋪滿了繪畫長廊。一幅幅“毛衫畫”上,看似無用的剪裁邊角料和普通毛線,經過孩子們巧妙鉤織粘貼,有了藝術生命力:拙樸的童趣與民族風情躍然紙上,畫中小鎮的綠水青山栩栩如生。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