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記者 李亞楠 張 健
夜幕降臨,位于陜西省西安市龍首村的紅街夜市燈箱亮起,在一家陜北羊蹄攤前有不少等候的食客。“每天晚上可以賣200多個羊蹄,一晚上能賺4000多元呢!”攤主何摞來自陜西榆林市,在這里擺賣家鄉小吃已有兩年多。
紅街夜市是西安市有名的一條“寶藏”夜市,500多米長的街上匯集了50多家小吃。“這里太熱鬧了,桌子太少人太多,好不容易才搶到個位置。”第一次來紅街夜市的大一學生馮嘉瑞說。
紅街夜市只是西安發展“夜間經濟”的一個縮影。5月底,西安市多部門聯合出臺措施,支持“戶外經濟”和“夜間經濟”發展,其中包括允許具備條件的商業步行街、商業綜合體在夜間規定時段外擺經營,適當延長夜間營業時間等。
6月9日,西安市啟動第三屆“長安夜·我的夜”夜游嘉年華活動,為市民推薦了14條夜游線路和20個夜間特色文旅消費空間,策劃了滿足市民和游客不同需求的夜間文旅活動50項。
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余亞軍說:“‘長安夜·我的夜’已經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夜間旅游文化品牌,為市民和游客創造了夜游新體驗,同時不斷發掘夜游新場景,推動文旅市場消費新升級。”
距離西安鐘樓不遠的易俗社文化街區也是年輕人的“朋友圈新寵”。街區依托百年秦腔劇社易俗社,以秦腔文化為特色,打造了一條集秦腔演藝、老字號美食、國潮新零售為一體的文化步行街,被陜西省商務廳認定為“2021年省級夜間經濟示范街區”。
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馬莉莉說,西安“夜間經濟”形成了項目豐富、文化高度融合、多集群規模的西安“夜”色。在快節奏城市生活中,“夜間經濟”打開了慢生活時段的消費潛力。
如今,西安的“夜間經濟”正在不斷推陳出新,形成了夜食、夜游、夜演等在內的多元夜間消費市場。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