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8部門聯合推進地理標志富農集成改革
探索富農新路徑
本報訊 (記者 曹吉根)“到今年年底,要基本建成綜合集成、高效協同的地理標志數字化體系,形成權界清晰、分工合理、運轉高效的地理標志管理體制,打通全方位保護、全產業鏈提升、全要素化保障的地理標志發展新路徑,在助力山區26縣發展中更加突出地理標志富農效果。”7月12日,浙江省市場監管局會同該省農業農村廳、文化和旅游廳、商務廳、中醫藥管理局、統計局和人行杭州中心支行、浙江銀保監局,聯合召開地理標志富農集成改革推進會,提出全面推動改革落地見效工作目標。
西湖龍井、紹興黃酒、金華火腿、開化龍頂、青田石雕、舟山帶魚……這些耳熟能詳的產品,都有一個“金字招牌”——地理標志產品。它們承載著浙江各地獨特的歷史、地域、人文、自然要素,構成了浙江人文歷史的一張張金名片,也成為促進區域特色經濟發展、推動外貿外交、推進鄉村振興的有力支撐。截至目前,浙江省共有地理標志548件(包含地理標志產品116件、地理標志商標278件、農產品地理標志154件),位居全國前列。全省地理標志專用標志使用主體超過1800家,年度產值突破500億元。
近年來,在各部門共同推進、各地高度重視下,浙江省地理標志增收富農效應穩步提升,尤其是隨著近年電商發展創新,促進地理標志同直播電商、旅游景區、會展經濟等新業態融合發展,地理標志帶動的旅游、會展等產業產值達到120億元左右,通過地理標志產業促進農戶年均增收5000元,惠及農戶6.5萬家。
為加大地理標志保護力度,浙江省申報并獲批國家第二批地理標志專用標志使用核準改革試點,上線了“浙里地理標志”數字化應用系統,專用標志產品追溯上鏈企業目前已達400家,全省共建有西湖龍井、金華火腿、衢州椪柑3個國家級地理標志保護示范區,有29件取得地理標志商標、產品、農產品“三重保護”。在國際互認方面,浙江省共獲得中歐互認互保地理標志17件,今年已全部完成中英文技術規范文本編制,其中文成楊梅等產品已經成功出海。
記者了解到,目前浙江省已經成立了由8個省級部門組成的地理標志富農集成改革工作專班,由浙江省市場監管局牽頭,明確以數字化改革為引領,積極探索全方位保護、全產業鏈提升、全要素化保障的地理標志富農新路徑,將地理標志富農打造成為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的一項標志性成果。
按照8部門提出的發展目標,到2025年底,浙江要實現地理標志與特色產業發展、文明建設、歷史文化傳承和鄉村振興有機融合,全省和山區26縣要對制定標準、省級以上地理標志保護示范區、惠及農戶等13項核心指標進行量化考核。推動產業融合,開展地理標志保護區域創建3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加強金融支持,推廣地理標志商圈“整體授信+違約收回使用權”融資模式;在山區26縣開展特色產業結對提升行動,加速推進中醫藥產業、茶產業、傳統手工藝、小吃名點等產業能級提升。同時,作為牽頭單位,浙江省市場監管局將推動建立地理標志富農集成改革專項激勵評價機制,組織開展最佳實踐評選等。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