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環境優勢疊加技術優勢
華為加速布局智能汽車市場
□ 傅江平 許創業
近日,華為推出的首款打車應用“Petal出行”引起市場關注。該應用將在北京、深圳、南京三地試行,并且可支持的城市正在持續增加中。雖然華為此前承諾“不造車”,但種種跡象表明,汽車業務已被華為擺在非常重要的戰略位置。
近年來,華為不斷加大智能汽車領域的布局力度。自2013年宣布入局車聯網后,華為目前在汽車領域產品已經拓展至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車云、智能電動四大板塊。2019年,華為成立了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部門,目前在汽車BU方面直接投入7000人,間接投入萬余人,這些人有70%都是從事智能駕駛研發。華為雖然聲稱不造車,但卻已與多家車企聯合開發新能源汽車,其合作生產的車型已達5款。公開數據顯示,華為2021年在汽車領域的投資高達64億元,遠高于造車新勢力中的頭部企業。數據顯示,理想汽車、蔚來汽車、小鵬汽車同期的研發投入分別為32.9億元、45.9億元和41.1億元。目前,與華為合作的車企包括北汽極狐、金康塞力斯、長安阿維塔、小康問界以及奇瑞。
智能企業產業為什么備受華為重視?據了解,隨著5G、AI、云計算、物聯網、“三電”等技術的深入發展,傳統汽車加速向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的方向轉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成為新的萬億市場。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機動車保有量達到4.06億輛,其中新能源汽車占了1001萬輛,發展速度不斷提升。有分析認為,我國新能源車增長速度在滲透率達到50%之前不會下降。而華為最大的優勢,恰恰就是智能化技術、電池電機、激光雷達、AI算力、自動駕駛等。這些從手機業務開始積累的實力,在汽車業務上有了用武之地。
從發展環境而言,深圳為華為提供了進軍智能汽車產業的優厚土壤。近年來,深圳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目前已在相關領域成為全國的政策創新高地、產品應用高地、產業集聚高地。2021年,深圳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營業收入超過千億元。
深圳雖然整車品牌不多,但占據著智能網聯汽車行業領先地位,并構建了較為完善的產業鏈。激光雷達供應商方面,深圳企業有速騰聚創、華為、大疆覽沃、昂納科技等,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服務商有華為、騰訊,自動駕駛或出行品牌有元戎啟行、裹動智駕等本土品牌,以及落地深圳的百度Apollo“蘿卜快跑”、小馬智行、文遠知行等。深圳還擁有一批領先的電子元器件和模組封裝企業。其中,激光雷達作為智能網聯汽車的“眼睛”,是智能網聯汽車的關鍵零部件,涉及核心芯片、軟件等,目前已在深圳實現自主研發生產。
目前,深圳自動駕駛相關的企業超過800家,其中近5年成立的就有400多家。深圳市未來智能網聯交通系統產業創新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深圳依靠成熟的產業鏈、智慧城市的建設與特區立法3方面的優勢,已經成為全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競爭力第一梯隊城市。根據《深圳市培育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2-2025年)》,到2025年,深圳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營業收入將達到2000億元,形成10家以上營收超百億企業,以及20家以上營收超十億企業的戰略梯隊。
智能網聯汽車在深圳擁有著良好的發展政策。今年6月,深圳市出臺了《關于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意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被正式納入深圳加快發展的“20+8”產業集群名單。近日,深圳市人大常委會會議通過《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這是我國首部關于智能網聯汽車管理的法規,自2022年8月1日起施行。這也意味著深圳成為我國首座對L3級乃至更高級別自動駕駛放行的城市。
一系列優勢疊加,讓華為在智能汽車終端市場如魚得水,受到資本和消費者的熱捧。6月以來,華為汽車板塊指數不斷創造新高。華為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地位也正隨著合作車企的增加而不斷上升。如小康問界在華為的支持下,一年內接連上市M5與M7兩款車型。近期上市的問界M7在發布后48小時內,預定量突破5萬輛,72小時內預定量超6萬輛。更早發布的極狐阿爾法S全新HI版本,目前已經在江蘇鎮江藍谷麥格納高端智造基地正式開啟批量交付。
“華為不造車,市場卻又處處充滿‘華為車’。”這是一位網友對于華為不造車的評價,也是華為當前在汽車領域發展的真實寫照。隨著業界把目光再次聚焦在華為汽車業務的進展上,華為在智能汽車領域的奮進,也將推動深圳汽車產業的發展邁上新的臺階。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