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記者 劉 偉 陳 聰 孫曉宇
盛夏時節,黑龍江小城鐵力像一個巨大的綠色沙盤,被起伏的林海環繞。近年來,民生工程的落地、產業項目的推進和人居環境的改善,寫出了這座小興安嶺腹地縣城綠色轉型的故事。
臭水溝變成秀美公園
“河邊空氣好了,公園人多還熱鬧,我每天都來鍛煉。”市民劉進京正在鐵力市鐵甲河帶狀公園散步。夏季輕柔的晚風拂過,市民們漫步河畔,他們記憶里曾經的臭水溝,如今早已變了樣。
鐵甲河的變遷,見證了當地推進城市水系綜合治理的成效。通過采取沿河截污、沿線污染源治理等措施,城區內河面貌一新;通過投入1.61億元興建鐵甲河帶狀公園、濱河公園、兒童公園等9座公園,“一帶九園十四景”助力鐵力打造宜業宜居新家園。
在鐵甲河帶狀公園中,景觀石坐落岸旁,仿古木橋穿河而過,自西向東設置的4個關聯景園展現當地的文化和歷史。
鐵力市委書記陳巖說,城市的歷史遺跡、人文底蘊,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通過深入挖掘當地歷史文化,鐵力市以“繡花功夫”為城市注入更多文化內涵。
老林區化身投資沃土
在位于黑龍江省伊春森工鐵力林業局公司馬永順林場分公司的萬只湖羊養殖基地,今年4月正式投入使用,圍繞湖羊養殖形成的全產業鏈條正在向上下游延伸。
湖羊產業是當地推動智慧農業發展的重點項目。在鐵力,農林、畜禽、康養旅游、數字經濟等產業的多個項目正在加快布局。
在鐵力市年豐鄉年豐村,一處處各具特色的獨棟小屋,吸引著周邊地區游客前來體驗“鄉村民宿風”。民宿項目運營方經理趙海燕說,公司通過向村里繳納租金的方式壯大村集體經濟,在創造更多就業崗位的同時,也助力周邊鄉村民宿產業向規范化方向發展。
位于鐵力市區的一家科技公司與一家頭部電商企業合作開展大客戶服務外包業務。在一塊顯示屏前,公司總經理王博演示著他們搭建的數字鄉村大數據平臺,內含便民服務、數字農業等模塊。王博說,這套系統將在鐵力市逐步推廣應用,為當地鄉村振興提供精細化數據支持。
土生土長的鐵力人宋曉英在外打拼多年,如今返鄉創業的她已是一家文創園的總經理。她介紹,通過“企業+村集體+農戶”的運營模式,文創園打造集康養民宿、傳統民俗手工藝展示等于一體的文旅項目,園區預計于2023年完成建設。園區建好后,會吸納更多鐵力人返鄉就業。
家門口繪就致富畫卷
來到位于年豐鄉年豐村的鐵力市山泉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稻田旁,水稻秧苗迎風展綠,長勢良好。
合作社理事長徐永江說,這個合作社整合了3個村的土地,水稻種植面積達到670公頃。村民通過土地流轉、務工等方式入股,合作社拿出純收入的60%給村民年終分紅,大家入股積極性比以前高多了。
助力農民增收致富、扮靚美麗鄉村,鐵力市一手推動鄉村振興項目銜接,一手改善鄉村人居環境。5年來,鐵力市累計投入“三農”領域資金45.5億元,推進農村廁所、垃圾、污水、能源、菜園改造升級。鐵力市也獲得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等多個榮譽稱號。
在鐵力市桃山鎮福興村,村中的水泥路平坦整潔,路兩旁的樹木郁郁蔥蔥。中午時分,一個個農家小院充盈著生活的煙火氣。
“我們為村民種植的蔬菜建立臺賬,幫助他們對接鎮內兩家商超,通過‘訂單+村級黨組織+農戶’的形式助推菜園綜合開發利用,預計每戶年均增收1500元。”鐵力市桃山鎮黨委書記高明達說。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