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建華
作為中國制造“名片”的中國高鐵近來再傳好消息:日前,國際鐵路聯盟發布實施由中國主持制定的《高速鐵路設計 基礎設施》標準和《高速鐵路設計 供電》標準,兩項標準均是相關領域的首部國際鐵路標準。
國際鐵路聯盟是鐵路行業最具影響力的專業國際標準組織。此次發布的兩項標準由中國國鐵集團組織專家主持,法國、德國、日本、西班牙、意大利等10余個國家的20余名專家參與,歷時4年編制而成。兩項標準在總結世界高速鐵路設計成功經驗、系統集成先進技術的基礎上,引入中國高速鐵路總體設計理念,吸納中國高速鐵路列車多項基礎性關鍵指標,推介中國高鐵多項優勢技術,最終確立國際鐵路聯盟高速鐵路總體設計、線路等領域的設計理念、關鍵參數和技術要求,為世界高速鐵路建設運營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不是中國高鐵首次貢獻國際標準了。據統計,近年來,我國已主持參與國際鐵路聯盟60余項高速鐵路重要技術標準的制修訂工作,11項高鐵系統級標準填補了關鍵領域的國際空白。這些“中國標準”在世界各地推動著高鐵建設。
國際鐵路聯盟高速委員會主席霍保世表示,主持參與鐵路重要技術標準制修訂,顯著提升了中國鐵路標準的國際影響力。在國際標準中納入我國的優勢技術與關鍵參數,為推廣中國鐵路技術,實現全系統、全要素、全產業鏈“走出去”提供了標準支撐,創造了有利條件。
作為中國的一張“名片”,中國高鐵給我們帶來許多驚喜,也貢獻了許多值得研究的經典案例,中國高鐵標準的國際化之路就是其中一個值得我們認真學習、仔細探尋的地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也能從中國高鐵的標準國際化之路中,尋找到推動更多中國標準走出去的路徑。
從中國高鐵探尋標準國際化之路,首要的就是要找到標準國際化之路上的“引擎”——技術。“一流企業做標準、二流企業做品牌、三流企業做產品”。只是,很多時候我們的企業將一流企業與標準之間的順序顛倒了。嚴格意義上講,并不是做了標準的企業就是一流企業,而是成為一流企業之后自然而然會去做標準。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原主席張曉剛在清華大學演講時,分享了這樣一件事:曾有多家國內電動汽車廠商找到他,希望能讓中國企業主導電動汽車國際標準制定。為此,張曉剛專門咨詢了ISO電動汽車國際標準技術委員會,得到的答復是:ISO標準一般由行業領軍企業來主導制定。當時全球電動汽車最高續航能力是500公里,而中國電動汽車最高續航能力僅為300公里。中國高鐵之所以成為高鐵領域世界標準的“主力軍”,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中國的高鐵技術已經處于全球領先地位,中國的高鐵企業已經成為了高鐵行業的一流企業,自然也就是國際標準當仁不讓的制定者。
從中國高鐵探尋標準國際化之路,其次就是要找到標準國際化之路上的“路基”——產業。標準的生命力在于實施,實施就離不開產業的支撐。截至2021年底,我國高鐵營運里程突破4萬公里,占到全球高鐵總里程的2/3以上。不僅如此,中國高鐵產業還走出了國門——馬來西亞的馬東鐵路眼下進入施工高峰期,項目有望于2026年建成投用,屆時將填補馬來半島東西岸沒有鐵路貫通的空白。而在印度尼西亞,我國高鐵首次全系統、全要素、全產業鏈在海外落地的項目雅萬高鐵目前已進入鋪軌階段,這條高鐵建成后將成為東南亞首條時速350公里的高速鐵路。這就意味著,中國高鐵目前是全球高鐵產業發展的最佳實踐基地,任何標準要想更好地落地實施,都離不開產業的支撐與支持,中國高鐵在這方面具有明顯優勢,自然就成為了標準輸出的主要基地。
從中國高鐵探尋標準國際化之路,最后就是要找到標準國際化之路上的“司機”——人才。曾經,由于在國際標準領域參與度低,中國代表在國際標準化場合被譽為3S代表——Smile(微笑)、Silence(沉默)、Sleep(打瞌睡)。好在如今這種狀況已經大為改觀,中國人不僅擔任了現任IEC(國際電工組織)主席和ITU(國際電信聯盟)秘書長、原ISO主席,還有多個TC(技術委員會)、SC(分技術委員會)的主席,以及WG(工作組)組長,強大的人才隊伍為中國標準走出去提供了最重要的人才保證,中國高鐵也是如此。
以技術為“引擎”、產業為“路基”、人才為“司機”,更多中國標準就能如同中國高鐵標準一樣,駛入全球標準化的高速路,我們對此充滿期待。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