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 萌
近日,增程車和增程式技術再次在汽車界引發熱議。
作為混動技術路線之一,增程式混動究竟如何?對此,筆者結合具體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增程式是不是一個老技術?當然是的。它是一個電機驅動的汽車,當車載動力電池電量不能滿足續航要求時,可以打開內燃機發電裝置,為動力系統提供電能,或是為動力電池充電,這個內燃機發電裝置就是“增程器”。
它的成熟和市場化,甚至比純電動,以及現在流行的PHEV插混和HEV非插混都早。二十年前就已經量產,曾經獲得2011年北美年度車型并進入過中國市場的雪佛蘭沃蘭達,就是標準的增程式汽車。
為什么會有增程式技術出現呢?這主要因為早期的電池密度不夠高,純電動車續航跑200公里都懸;傳統的PHEV等混合動力車型都是通過內燃機來直接驅動車輛行駛,但由于電控和智能技術滿足不了混合動力標準,油電兩種動力間無縫切換技術難度較大。而增程式電動車的內燃機不直接驅動汽車,僅為電機和動力電池提供電力,然后再通過動力電池的電力驅動車輛。所以,車企就想到了這個辦法:在純電動車基礎上再馱上一個發電機,一邊用油發電給電池充電,一邊電驅;這樣既沒有了里程焦慮,也沒有了早期混動技術的各種問題。
增程式是不是一個過時的技術呢?過時不過時,不是看它老不老,或者技術簡單還是復雜,而是看它的效果。特別是作為商品,要看用戶的體驗。增程式汽車燃油經濟性確實優秀,如果技術和硬件靠譜,它甚至比任何插混方案還要省油。為什么這么說?因為它的電池比多數PHEV插混更大,純電里程更長。即使同在在虧電狀態下,它的燃油轉化效率也比PHEV高。因為它的發動機只發電,可以恒定保持在最節油的轉速和工況,不用考慮排量、扭矩、動力曲線等,所以這臺發動機從設計和制造時,只用做到一點:越省油越好。
很多人說增程式“用油發電,再用電驅”,相比直接燃油驅動,不是多此一舉嗎?其實只要這個廠家的增程式技術靠譜、硬件靠譜就可以。真實情況就是,發電機實際的能效差,足以抵消掉兩次能量轉換造成的能量損失。
增程式的問題在哪里呢?其實,不是因為增程式技術有問題。這里,筆者要說它的一個優點,一個廠家們從來不會宣傳的優點:那就是成本低。
結構簡單,就意味著技術門檻低,研發和生產成本低。
純電動車最貴的肯定是電池,目前主流電動車,電池容量起碼是80度左右;而增程式電池容量基本上是純電動車的一半。而且因為增程式有發電機做后盾,對電池密度、穩定性的要求遠比純電動車更低,所以對電池的規格要求也可以降一降。
當然,有人會說,它不是比純電動車還多一臺發動機嗎?
我們再引入燃油車對比:燃油車的部件里,什么最值錢?發動機和變速器。
首先增程式不用變速箱,這筆大開支省掉了。而發動機,如果只是作為發電機,不但小排量就足夠,而且因為只需要穩定在一個恒定的轉速范圍內,所以各種復雜先進的發動機技術也都不需要,技術陳舊一點的,甚至是傳統燃油車淘汰技術的發動機也沒多大問題,這樣又可以省掉起碼一半以上的發動機成本。
增程式汽車是智商稅嗎?既然是新包裝下的老技術,成本也降下來,是不是就應該在價格上有所體現呢?而現實是,目前市場上的增程式新車,動輒25萬+、30萬+甚至45萬元以上。
在燃油車時代,20萬元級別,已經足夠拿下很多經典好車了。比如雅閣起步16.98萬元、凱美瑞17.98萬元,RAV4起步17.58萬元、CRV起步16.98萬元。
所以增程式汽車真正的問題并不在于技術過不過時,而在于值不值得消費者用這么高的價格來購買。
《中國質量報》【車市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