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近日,網上有一則關于某品牌方便面含有農藥多菌靈的傳言,引發網民關注。傳言稱,該品牌方便面“含有日本禁用農藥多菌靈”,這種農藥“對腦部影響很大,可引起局部麻醉,并會導致癌癥”,“請轉給你的朋友,千萬不要再吃了”。
對此,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紅表示,方便面和多菌靈,兩者“八竿子打不著”。在方便面中加入多菌靈,除了增加成本,不會有任何作用。事實上,這是個老謠言,2012年、2013年、2016年、2017年、2018年都曾出現過類似謠言。謠言針對的對象不僅有方便面,還有啤酒、飲料等。雖然每次出現都變個花樣,但基本換湯不換藥,句子結構、語氣等都極為相似。
這樣的謠言其實并不難識破,只要在網上搜一下,了解監管部門和專家的權威辟謠內容就可以了。不過,并不是所有的謠言都這么容易對付,尤其是那些在民眾心目中已經形成刻板印象的事物,即使反復辟謠,依然有很多人對圍繞其產生的謠言信以為真。前文所述的方便面,就是一個常被謠言盯上的“倒霉蛋”——方便面“添加了大量防腐劑”“是垃圾食品”“長期食用可能致癌”等說法很有市場,由來久矣。
最近,方便面又被安上了一個“新罪名”——吃方便面會增加肝臟負擔。網上有傳言稱,許多方便面經過油炸,油中添加了抗氧化劑二丁基羥基甲苯(BHT),目的是防止聚苯乙烯材質的方便面碗(桶)因加熱變形。但這些物質遇高溫會釋放出單體苯乙烯,它具有致癌性,肝臟解除掉一包方便面的毒性需要32天。科學研究證實,苯乙烯對人體產生毒性需要的攝入量是幾十毫克/公斤,而吃一包方便面可能攝入的苯乙烯遠遠達不到“有害”的劑量。正是因為其危害性可以忽略不計,美國、歐洲、日本等國家和地區都允許用它來盛裝食品。
有些謠言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其背后可能有利益推手。對一些謠言進行調查發現,謠言的最初制造者,往往是一些產品生產商或經銷商。這些謠言發布者一邊散布其他食品有害不能食用的不實說法,一邊又標榜自家產品多么好多么健康,或者推銷自家的健康“秘方”。而不法商家無中生有造謠時候,根本不會顧及這些謠言會給誠實守信的商家及消費者帶來多大的危害和誤導。
食品謠言不僅會誤導消費,還會危及行業市場長遠發展。事實上,謠言背后隱藏著包括經濟敲詐、輿論商戰、眼球博弈、借勢營銷等諸多動機,這已經不是什么商業秘密了。令人遺憾的是,面對謠言,很多人容易產生“寧可信其有”的心理。而公眾對食品安全形成的焦慮,成了一些不法商家進行不正當市場競爭的手段。他們捏造和發布競爭對手在食品安全方面的謠言,誘導消費者對其產生不信任感,借此打擊競爭對手,影響其正常經營。
假的真不了,真的也假不了。謠言聽上去再真、傳得再兇,終歸還是假的。而要戳破謠言,方法并不難,只需一個字:真。這個“真”,除了指利用科學的真知之外,還指堅決把謠言破除掉的真心。近些年,包括市場監管部門在內的一些政府職能部門加大謠言破除工作力度,特別是通過在官方渠道分期發布食品藥品類謠言匯總,其中既有謠言內容分類,也有謠言傳播軌跡、辟謠情況、謠言危害分析等信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當然,真正破除謠言,清除謠言滋生的土壤,還需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市場監管。相關部門在第一時間對一些謠言進行科學求證,消除誤解和恐慌的同時,還要及時公開調查檢查情況,給謠言以有力回擊,讓那些因謠言造成社會危害的造謠傳謠者受到法律懲處。
《中國質量報》【觀象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