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名片”到“新高地”
——海南創新舉措推動質量強省建設紀實
□ 楊 振
潮起海之南,逐夢自貿港。
海南作為全國最大的經濟特區、唯一的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堅定前行。在海南省委省政府領導下,在市場監管總局的支持和指導下,海南省質量強省辦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質量強國建設的決策部署,堅持新發展理念,以質量變革為統領,以質量賦能為引擎,扎實推進質量強省建設,大力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努力打造展示海南自由貿易港質量發展風范的靚麗名片。
圖為海南海口復興城互聯網信息產業園。張 茂 攝
質量強省戰略地位不斷提升
海南省將“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加快建設質量強省”納入《海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把“推進質量強省建設,推動產業向中高端邁進”作為海南省政府重點任務部署推進;成立由省委常委、副省長擔任組長、37個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海南省質量強省工作領導小組,質量強省工作協調推進機制運行順暢;將質量工作納入考核評價體系,引入了專家評審機制,連續8年開展市縣政府質量工作考核;出臺一系列質量方面的政策文件,構建以“一個綱要、一個意見、兩個辦法、兩個方案”為框架的質量政策支撐體系。政府主導聯合共治的協調機制日臻完善,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聯合、企業主責、社會參與”的質量共治良好局面。
質量引領經濟社會發展成效日益凸顯
質量強省建設的深入實施,有力促進自身競爭力提升,帶動海南省全方位高質量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該省市場主體數量增長5.58倍,專利授權量增長12.5倍,有效發明數量增長4.6倍,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增長4.2倍,商標有效注冊量增長6.4倍,地理標志產品數增長5.9倍。
海南省始終堅持以制度集成創新為核心,不斷提高制度創新的能級和質量。截至目前,全省累計形成14批共128項制度創新案例,有8項制度創新案例被國務院向全國推廣。省域“多規合一”和“極簡審批”改革,入選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部分地區優化營商環境典型做法。商事主體信用修復制度、知識產權證券化、塑料制品中不可降解成分的快速檢測方法3項創新舉措被國務院作為先進經驗在全國推廣。三亞、文昌、瓊海、澄邁等地榮獲國務院辦公廳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方激勵表彰。對接全國統一的市場制度規則,建立公平競爭政策與產業政策統籌協調機制,打造全國首個“強化競爭政策”試點,形成市場機制質量競爭新優勢。調查顯示,超九成民營和外資企業認為海南省市場環境公平。
經濟結構更優,市場活力更強。產業結構向以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為支撐的“3+1”現代產業體系轉變。截至今年9月,海南省新增市場主體增速連續31個月保持全國第一位,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增速居全國第二位。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709家,同比增長118.15%;高新技術企業1114家,同比增長53.23%。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量5.5件。“5G智慧醫療點亮海南健康島”項目榮獲世界5G大會“5G應用設計揭榜賽”一等獎、唯一最具投資價值獎。海南核電公司核協QC小組獲得第44屆國際QC成果金獎。齊魯制藥(海南)公司創優QC小組獲得2020年度全國醫藥行業優秀質量管理QC小組成果一等獎。海南立昇凈水科技實業有限公司兩項企業標準榮獲2022年企業標準“領跑者”。瓊海市榮獲2021年度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綠色發展百強縣市。
構建高質量供給體系。海南省建設區塊鏈應用平臺,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制造業向數字化轉型升級,發展互聯網、區塊鏈、康養、現代金融、現代物流、文體教育、商務服務、科技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布局建設高新技術產業,做優做強熱帶特色高效農業。海南省生態軟件園和海口復興城互聯網信息產業園網絡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吸引了百度區塊鏈、能鏈科技、中國萬向等170余家區塊鏈企業入駐,有力促進海南省工業企業數字化生產管理轉型升級。2021年,11個重點園區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34%,園區稅收收入同比增長47.73%。
質量惠民成果更加豐碩
海南省產品、工程、服務、環境質量指數逐年提升,制造業產品質量調查合格率為96.48%;建筑工程竣工驗收合格率為100%,其他建筑工程一次性驗收合格率為97.8%;食品安全評價性抽檢合格率為99.1%;藥品抽檢合格率為99%;進出口商品合格率為98.7%;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蔬菜監測合格率為98.1%,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合格率為99.67%,出島水果蔬菜抽樣檢測合格率為99.58%。
海南省大力推進政務服務“零跑動”“一件事”改革,政務服務質量大幅提升。政務服務事項90%以上實現網辦,“零跑動”率達55.6%。企業開辦時間由20個工作日壓縮至1天。深化“證照分離”“一業一證”等改革,將告知承諾事項拓展至全國數量最多,改革紅利惠及市場主體超65萬戶,審批流程和時間壓縮70%以上。簡易注銷公告期全國最短,由45天減為7天,創新推出“證照并銷”“吊照銷證”“注銷預核”“依職權注銷”改革,退出機制更便捷。
天藍地綠、水清沙白的良好生態環境是海南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該省持續不懈實施生態保護戰略,生態環境質量穩居全國一流。在全國率先實施全面“禁塑”,制定《快速檢測法》等3項地方標準,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降解性能評價時間由3個月至6個月,縮短到3天至7天。推進清潔能源島和清潔能源汽車推廣,裝配式建筑應用和推廣面積連續4年翻番,推出“六水共治”攻堅戰等標志性工程。2021年,海南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占比達99.4%,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13微克/立方米,河湖庫和近岸海域水質保持優良。
海南省廣泛開展社會化、群眾性質量服務和質量創意活動,公眾的質量意識得到進一步提升。引導企業推行“互聯網+管理創新”等現代質量管理模式,弘揚追求卓越、崇尚質量的先進文化和工匠精神。依托“質量月”等活動,廣泛開展群眾性質量文化和科普宣傳,提升消費者鑒別能力和參與社會監督的責任感。構建海南國際旅游消費中心標準體系,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加強全面質量管理培訓,普及教育全面質量管理和卓越績效管理基礎知識,推廣先進的質量管理基本原理的運用,引入5S、6S、六西格瑪、卓越績效、精益管理模式等管理工具,提高企業員工質量素質和質量管理能力,每年參與活動的企業數量超過1500多家,參加活動的群眾數量達到20多萬人次。
品牌培育發展戰略穩步實施
建立品牌提升新機制,推動政府、園區、企業、社會組織等共同建立促進質量品牌提升的有效機制。“數字化制造與卓越績效相結合的質量管理模式讓我們在市場競爭中闊步前行。”海南金盤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2021年,該企業獲得第4屆中國質量獎提名獎,實現凈利潤2.3億元。
海南金盤科技海口數字化工廠是國內第一家符合德國工程師協會標準VDI4499并經德國認證機構認證的干式變壓器數字化工廠。
圍繞“海南服務”“海南制造”“海南購物”“海南文化”“海南會展”“海南康養”等,打造區域優質品牌。大力實施地理標志運用促進工程,截至目前,海南省共有119個地理標志產品,其中有12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107件地理標志商標。“興隆咖啡”“澄邁橋頭地瓜”“三亞芒果”等6個產品被列入第一批中歐地理標志互認互保名單,為海南地理標志產品走出國門奠定基礎;澄邁縣被批準籌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大坡胡椒”“瓊中綠橙”“屯昌黑豬”等7個地理標志被國家知識產權局確定為第一批運用促進重點聯系指導名錄。廣天恒科技、寶秀節水、欣萊醫藥、中濟醫藥、量子網絡等行業龍頭企業和標桿企業受到市場肯定。海口觀瀾湖旅游度假區、海口火山群世界地質公園等6個旅游景區獲評國家4A級旅游景區,海口秀英炮臺、海口熱帶農業科技博覽園獲評國家3A級旅游景區。海口市秀英區石山鎮被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評選為第一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鄉鎮。瑤城美麗鄉村、勝嶸石斛產業園和芳園國際藝術村等5個特色村莊被授予海南省“五椰級鄉村旅游點”稱號。艾爾溫客棧獲評全國乙級旅游民宿。挖掘出“椰香三寶”等39家中華老字號餐飲品牌,以“特色風味,吃在海南”帶動旅游服務品質提升。
質量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加強
夯實質量技術開放發展基礎。圍繞服務“兩區一中心”國家重大戰略布局,構建結構合理、重點突出、適應自由貿易港發展需要的質量基礎設施體系。加快國家質量基礎設施(NQI)服務平臺建設,統籌推進質量基礎設施協同服務。“塑料制品中不可降解成分的快速檢測方法”在全國推廣。建設材料質量安全評價與研究、熱帶果蔬質量與安全兩個國家市場監管重點實驗室。積極推進一流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建設,構建南北聚合酶鏈式反應(PCR)實驗室和移動P2+實驗室。
建設質量基礎設施多維服務模式。統籌推進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中心、工作站、線上線下聯動等服務平臺和窗口建設,提供便捷有效的質量技術綜合服務。建立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平臺6個、服務點20個,國家批準建立高校國家知識產權服務中心1家,建立消費維權服務站616個,認定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省級網點1家。
多層次培養質量人才。深化職業院校校企合作,消除招生、資金、待遇等政策障礙,發揮高校引育人才的主力軍和境內外合作教育機制作用,構建多層次質量人才培養體系。首設認證人員注冊全國考點,發布關于境外人員參加注冊設備監理師或注冊計量師職業資格考試的6條措施,多層次培養質量人才,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
海南省市場監管局開展食品安全抽樣檢測。
站在新時代的起點上,海南省將不負新的歷史使命,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始終堅持深化質量改革創新,堅定不移地走質量強省建設之路,以更加豪邁的姿態踏上新的征程,向著更加開放,具有世界影響力的自由貿易港目標穩步邁進。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