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記者 喻 珮
在湖北隨縣與河南桐柏縣交界的桐柏山深處,淮河從這里起源,直奔千里入海。
全長約1000公里的淮河曾是“最難治理的河流”,作為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條全面系統治理的大河,70多年來,淮河治理取得顯著成效。如今,水清岸綠的生態淮河正在逐步實現。圖為位于河南省桐柏縣的淮河源文化陳列館。 張浩然 攝
9月末,暑氣漸散。在隨縣淮河鎮龍泉村,54歲的曾兆童和老伴兒正盤算著過去兩個多月開農家樂的收入。“這個夏天又賺了20萬元!幾年下來,我們小飯館積攢了不少回頭客。”曾兆童說。
10多年前,依托淮河支流龍潭河興建的隨州西游記漂流景區落戶淮河鎮,帶動了當地旅游消費。憑借在外打拼多年的經驗,曾兆童發現了商機,他號召鄉親們在漂流旺季時開起農家樂和小商鋪。如今,每家農家樂在漂流旺季兩個月時間可創收6萬元至20萬元不等。
近年來,依托本地獨特的山水資源、地理條件、人文特色,挖掘當地的淮河源文化,隨縣淮河鎮打造全域旅游的發展業態——國家4A級景區隨州西游記漂流,年收入3000萬元,并帶動3大投資過億元的文旅項目落戶于此;聚焦淮河源生態保護,成功申報湖北隨州淮河國家濕地公園;投入400萬元打造龍泉村“田園綜合體”,占地37畝的生態停車場正在建設中……
背靠桐柏山的隨縣淮河鎮,曾以燒木炭、開采鐵礦和花崗巖為主要經濟來源。10多年來,全鎮3萬人轉變觀念,慢慢收起伐木的電鋸、斧頭,搬走開山采礦的機械和車輛,逐漸走上綠色、環保、可持續的生態發展之路。
沿河而下,龍泉村道路旁,2排56棟新建的別墅格外顯眼。
談起村里的新變化,曾兆童難掩興奮之情:“10年前,我和鄉親們說,搞旅游開發,每家每年能多賺1萬元,沒想到現如今直接帶動全村增收2000萬元,道路整治了,垃圾清理了,村民素質也提高了。”
隨州西游記漂流景區總經理李亞東從景區建成之初就在此任職,他說,2012年開漂,一天接待1000名游客,到2018年最高峰時一天迎來1.2萬名游客。
“一石激起千層浪,淮河鎮開始了全域旅游發展的探索。”隨縣淮河鎮副鎮長張成友說,近年來,投資5億元的神農部落項目隨之落戶,龍泉村以1000公頃山場占股5%,變資源為資產,變村民為股東,大膽探索合作共贏的經營模式。
新觀念催生新產業。如今龍泉村600余名村民直接參與文旅附加產業,發展8家民宿、68家農家樂。
站在正在整治的淮河支流西二道河河溝邊,看著眼前“桐柏山神農溪竹筏漂”旅游項目規劃圖,張成友憧憬著明年夏天來臨,6公里河道游人如織的場景。
“作為淮河源頭的生態寶地,漂流項目最大的優勢是帶動性大、輻射力強。”張成友指著河岸對面的河南桐柏縣老街村說,竹筏漂項目建成后或將迎來大批跨省游客,形成“一河漂兩省、一漂連三村”的效應。
放眼淮河源,湖北隨縣淮河鎮依托1.9萬公頃山場、16座水庫以及9條淮河支流資源,正向著淮河源頭的文旅高地靠近。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