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新能源汽車行業又迎來利好消息。日前,國務院印發《2024—2025年節能降碳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其中提出,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汽車購買限制。業內普遍認為,放寬新能源汽車限購,釋放出國家大力推進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信息,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發展潛力將被進一步激活。
放寬或取消汽車限購,去年以來在政策層面已多次提及。2023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3部委聯合印發《關于促進汽車消費的若干措施》,提出優化汽車限購管理政策,因地制宜增加年度購車指標投放。緊接著,國務院發布《關于恢復和擴大消費措施的通知》,提出各地區不得新增汽車限購措施,已實施限購的地區因地制宜優化汽車限購措施。今年3月,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又一次要求“因地制宜優化汽車限購措施”。
一些地方推出汽車限購政策,目的是鼓勵綠色出行,改善交通擁堵的狀況。從實踐看,這些限購措施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地方的環保、交通壓力。但不可否認,這也抑制了汽車消費,影響了消費者的購車熱情,尤其是對新能源汽車實行限購,不利于節能降碳行動的推進。在經濟增長放緩、消費市場承壓前行的背景下,逐步解除這些限制,營造一個更加寬松的政策環境,非常必要而迫切。
對于為何當前階段要放寬汽車限購,有分析人士指出,充分釋放汽車消費潛力是最顯見的目的,但從戰略角度看,還有更深遠的考慮。汽車限購的初衷之一是讓人們向“綠”而行,減少對燃油車的依賴,轉向使用非機動車、公共交通工具等替代品。近些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順應了節能降碳、綠色環保的大趨勢,其“替代”效果更為顯著,消費者換“新”換“綠”更為主動。
事實上,從汽車銷售數據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車作為“替代品”已經成為汽車市場發展的大方向。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今年1—4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98.5萬輛和29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0.3%和32.3%,市場占有率達32.4%。5月第三周(13—19日),我國新能源汽車上險量為16.8萬輛,終端上險滲透率首次突破50%達到50.2%。業內預期,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汽車總銷量的比重將不斷增長,有望在2025年實現對燃油車的整體超越,市場滲透率達到50%以上。屆時,中國汽車將進入新的歷史時期。
這一“新的歷史時期”的到來,離不開政策推動,當然也包括放寬汽車限購政策。放寬或取消限購之后,購車門檻會降低,經過體會比較,會有更多有換車意向的燃油車車主轉向換購技術已經相當成熟且更環保、更智能的新能源汽車。同時,也能吸引更多有購車意向的“準車主”將自己的第一輛車定位為上牌更為簡便且可以享受諸多優惠的新能源汽車。這樣會進一步擴大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也讓政策的導向作用得到更充分發揮。
新能源汽車成為車市主流,不僅有利于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補齊能源安全的短板,而且能為我國走上汽車強國之路奠定基礎,這正是我們要開創的更為重要的歷史。汽車產業屬于技術、資金高度密集型產業,且產業鏈長、市場規模大。搶占汽車產業高地,是我國提升國家競爭優勢、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我國燃油乘用車產業發展起步晚,與發達國家相比較為落后。面對固化的傳統燃油車格局,實現超越必須另辟蹊徑,而新能源汽車成為“換道超車”的重要歷史機遇。經過長時間發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能、銷量占據全球主導地位,形成了產業優勢,世界汽車產業的天平開始向中國傾斜。
可以肯定,取消汽車限購將極大地釋放市場需求,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隨著技術進步和成本降低,新能源汽車的性價比會不斷提升,取消限購后,更多的消費者將能夠享受到新能源汽車帶來的便利和環保好處。同時,也將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形成更加完善的產業生態。當然,取消限制不意味著放任自流。相關政府部門要建立健全市場監管機制,加強對新能源汽車生產、銷售、維修等環節監管,打擊違法違規行為,維護市場秩序。同時,要進一步完善充電設施建設,解決新能源汽車充電難的問題,提升用戶體驗。
《中國質量報》【車市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