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張曉航
中國質量協會近日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服務質量滿意度測評報告顯示,2023年,我國數字經濟服務質量滿意度為85分(滿分100分),連續4年實現增長并創下新高。自2019年以來,數字經濟服務質量滿意度顯著提升了17.9個百分點,彰顯數字經濟在增進民生福祉中的顯著作用。
建設數字中國是數字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數字經濟是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和關鍵著力點。數字經濟服務質量滿意度不僅是衡量民生福祉的重要標準,更是衡量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指標。2023年,我國數字經濟服務質量滿意度同比提高0.8分,滿意度增速降至1%,低于2022年的5.6%。隨著數字經濟服務形式不斷發展和成熟,用戶的期望及個性化需求也在不斷提高,個人信息保護、交易安全、消費者維權困難等問題仍未能得到充分解決,導致滿意度增速放緩。
數字經濟服務質量滿意度指數由共享、參與、競爭、保護4個維度構成。2023年數字共享指數和數字保護指數相比去年變動最為顯著。
2023年數字共享指數為89.8分,同比提高3.5分,創歷史新高。消費者對數字經濟服務的接受度與消費意愿顯著增強。其中,數字經濟服務消費意愿首次突破90分,同比提高5分,表明數字經濟服務在滿足新型消費需求、釋放消費潛力方面表現強勁。消費者普遍認可數字經濟服務顯著提升了生活便利性(84.9分)和幸福感(84.7分)。
2023年數字保護指數為82.7分,同比下降1.6分。調查顯示,個人信息泄露和過度收集、消費維權成本高、售后退換貨難、捆綁銷售和搭售等現象仍然突出,消費者權益保護不足的問題依然存在。其中,個人隱私安全信任度、消費維權滿意度、自主選擇權滿意度同比分別下降3.3分、4.3分和5.7分。
據了解,這是中國質量協會連續第5年開展中國數字經濟服務質量滿意度測評。測評覆蓋了北京、上海和武漢等16個互聯網產業發展迅猛的超大、特大城市,全面考察了20種主要的數字經濟服務業態。2023年,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蘇州、重慶6個城市的數字經濟服務質量滿意度均超過86分,成都、杭州、武漢、鄭州、西安等緊隨其后。在調研的16個城市中,11個城市滿意度較去年有所提升,其中北京、上海、成都、重慶增幅最為明顯。
報告顯示,城市間數字經濟服務質量滿意度差距有所擴大,差距主要表現在二線城市與一線、新一線城市之間,最高分城市與最低分城市之間的差距由1.2分擴大至7.5分。差距主要源于數字人才分布不均,在處理消費爭議、數據安全等問題時水平和監管效能參差不齊,以及生活性服務業數字化水平不一。
2023年,20個主要數字經濟業態的滿意度均超過84.5分,多數業態滿意度持續提升,業態間滿意度差距持續縮小至0.7分。網絡購物、移動支付和餐飲外賣的滿意度相比去年提升顯著。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所調查的16個城市的平均使用率為7.8%,在中青年(18—40歲,使用率8.9%)和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人群(使用率13.8%)中使用率更高,顯示出巨大潛力,特別是在文檔起草、數據分析、信息搜集與整理、辦公流程自動化等方面。
中國數字經濟服務質量的持續提升,充分展現了國家數字經濟發展戰略在改善民生和提升民眾幸福感方面所取得的成效。中國質量協會建議,應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不斷探索與優化服務模式和路徑,推動數字技術深度融入居民日常生活;二是提升消費者權益保障水平,強化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特別要關注新興業態和高速發展業態中出現的新問題;三是在領先的數字經濟業態中樹立標桿,推動業態融合的發展與創新,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讓數字紅利惠及更廣泛的民眾。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