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掃碼抽雨傘”“馬上掃隨機獎2袋大米”“先別拆!有機會領100元紅包”……在快遞包裹外張貼的快遞單上,類似的“福利”信息不勝枚舉,簡短的幾個字,給取件的消費者營造出一種輕松可得的假象。有媒體調查發現,領獎時層層跳轉的頁面背后暗藏玄機。這些充滿套路的廣告背后,不僅有快遞行業大佬的參與,還有互聯網廣告投放商及售賣快遞單紙張的商家從中分羹。
伴隨電子商務和快遞物流業快速發展,網購和收發快遞成為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快遞蘊藏大商機。有商家看到這一商機,卻對它打起歪主意。在快遞單上印上“掃一掃”廣告,聲稱可掃出各種“福利”,看似輕松可得,但中獎率極低,有的甚至根本就沒有所謂的“大獎”,掃碼背后只是一個套取消費者個人信息的陷阱。
對于快遞單廣告,安徽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以下簡稱“安徽省消保委”)曾作過一項調查,發現其中潛藏諸多問題。該消保委隨機抽取1000多份快遞單樣品,發現超過60%的樣品含有二維碼“掃一掃”廣告。在這些廣告中出現最多的廣告類型是“掃碼領現金”廣告,占比近40%。“領現金”的流程是,消費者要不斷邀請好友助力,獲取抽獎機會,然后再通過抽取“金幣”“幸運值”等進行積累、兌換,環環相扣,以達到湊足提現金額的目的。但實際上很少有人能夠完成“提現”,助力一圈之后,只是下載了商家的App,免費為其推廣。
另外一種占比較高的廣告類型是“取件抽福利”廣告。安徽省消保委的測試小組對含有“抽華為手機”“抽洗手液”“抽保溫杯”等廣告語的多個快遞廣告進行測試,結果未能抽中任何一個獎項。所謂的獎項都帶有明確的推廣目的,根本沒有其宣稱的“免費”,很多廣告抽獎前都要求先填寫詳細的個人信息,甚至還有推廣內容因涉嫌欺詐被“暫停服務”的情況。
安徽省消保委的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大多數快遞企業的快遞單上都有大量廣告,但幾乎所有快遞企業都表示,這些廣告并非其發布,因此不對它們負責。
據媒體調查,快遞單廣告主要是由一些互動廣告平臺投放。這些平臺設計快遞單打單系統時就將廣告植入其中,快遞驛站發貨前通過系統打印快遞單,廣告就自動出現了。另外,一些出售快遞單紙的企業會將提前印上廣告(經特殊藥水處理,打單機器自帶的內容不會將其覆蓋)的空白單賣給快遞企業,快遞單被打印出來后廣告也就貼在快遞上。
我國法律并未禁止在快遞單上打廣告的行為,但前提是這些廣告的內容必須合法。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經營者提供的信息應當真實、全面,不得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目前許多快遞單廣告實為虛假廣告,誘導消費者掃碼,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其行為已涉嫌欺詐。而根據我國廣告法的規定,快遞單上發布的以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欺騙、誤導消費者的,相關監管部門可對廣告主、廣告發布者、廣告經營者進行處罰。快遞單廣告投放者當然要為這些廣告負責,而且快遞公司也脫不了干系。快遞單廣告若導致消費者合法權益受到損害,廣告主應依法承擔民事責任,快遞公司也要承擔連帶責任。
有法律人士提醒,快遞單廣告發布者應停止以所謂的“福利”為噱頭忽悠消費者的行為。快遞公司有義務也有責任對自己“陣地”上的內容進行審核,確保快遞單上印制的內容不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否則就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相關監管部門應當對虛假廣告宣傳進行嚴格監管,特別是揪出快遞單廣告背后真正的廣告主,對其進行嚴厲處罰,讓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消費者要保持警惕,不要輕易相信快遞單上的“掃一掃”廣告,若自身權益受到損害,要堅決拿起法律武器維權。
《中國質量報》【觀象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