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制定發布《2024年汽車標準化工作要點》(以下簡稱《工作要點》),針對升級汽車安全標準、完善汽車通用基礎標準以及加強智能網聯汽車標準研制、強化汽車芯片標準供給等方面提出多項舉措,對進一步發揮標準推進質量提升、促進技術創新,支撐、引領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將發揮重要作用。
汽車作為一種特殊產品,其質量和安全性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不斷增加和滲透率持續提高,社會民眾對汽車安全問題更加關注。這就提醒,無論是動力電池生產企業,還是整車生產企業,都應該對質量安全給予足夠的重視,加強技術研發和質量管理,盡最大努力確保產品的安全性能達到最高標準,避免質量安全隱患。
確保質量安全,標準發揮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工作要點》明確要求加快電動汽車整車、動力電池安全要求以及電動汽車遠程服務與管理等標準制修訂,強化電動汽車安全保障。關于升級汽車安全標準,《工作要點》提出,推進機動車運行安全、車輛外廓尺寸、車輛視野等標準修訂預研,提升車輛結構等一般安全領域技術水平;啟動零重力座椅、主動預緊式安全帶等標準研究,提升乘員保護、車輛防護等被動安全領域產品技術水平。
標準不僅能夠保障汽車質量安全,也能為汽車智能化提供技術支撐。在國家頂層規劃和各地各部門相關政策支持下,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快速發展。2023年,乘用車L2級(自動駕駛)滲透率達到47.3%,2024年1至5月滲透率突破50%。同時,相關基礎設施也在持續推進,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5月底,全國共開放測試示范道路3.2萬多公里,測試里程超過1.2億公里,各地智能化路測單元部署超過8700套,多地開展云控技術平臺建設。
放眼全球汽車市場,各國也都在積極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發展。IDC(國際數據公司)預測,2025年全球網聯汽車銷售規模將超過7800萬輛,未來5年的復合增長率將達到11.5%。2026年全球自動駕駛車輛銷售規模將接近9000萬輛,未來5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14.8%。
業內人士指出,盡管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前景廣闊,但在實際推廣過程中仍面臨諸多挑戰。自動駕駛系統需要在各種復雜的交通環境中保持穩定和安全,任何一個小的技術故障都可能導致嚴重的安全事故。例如,傳感器誤讀、算法漏洞或網絡攻擊等,都可能引發交通事故,導致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加大智能網聯汽車標準研制力度,對于加快構建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新格局意義重大。對此,《工作要點》明確了多項任務,包括推動整車信息安全等強制性國家標準,以及自動駕駛通用技術要求等推薦性國家標準發布實施。
汽車智能化,芯片很關鍵。智能網聯汽車的“智”力水平,由汽車內部的芯片決定。汽車芯片作為汽車電子系統的核心元器件,是汽車產業實現轉型升級的重要基礎。隨著汽車產業邁入智能化的下半場,基礎軟件和芯片在汽車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的數據顯示,當前自主品牌汽車的國產汽車芯片應用占比已達到10%左右。從梳理的十大類芯片來看,汽車芯片的自主化率已經從5%提升到8%甚至10%的階段,但尚未真正做到全覆蓋。
今年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國家汽車芯片標準體系建設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明確提出,有效開展汽車芯片標準化工作,引導和規范汽車芯片功能、性能測試及選型應用,推動汽車芯片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指南》根據我國汽車芯片技術現狀、產業應用需要及未來發展趨勢,提出分階段建立健全我國汽車芯片標準體系的目標:到2025年,制定30項以上汽車芯片重點標準;到2030年,制定70項以上汽車芯片相關標準,進一步完善基礎通用、產品與技術應用及匹配試驗的通用性要求,實現對于前瞻性、融合性汽車芯片技術與產品研發的有效支撐,基本完成對汽車芯片典型應用場景及其試驗方法的全覆蓋,滿足構建安全、開放和可持續汽車芯片產業生態的需要。
《工作要點》提出要做好《指南》的落地實施,強化汽車芯片標準供給,明確加快汽車芯片環境及可靠性、電動汽車芯片環境及可靠性、汽車芯片信息安全等標準研制,提供汽車芯片基礎技術支撐;推動制定智能駕駛計算芯片、汽車ETC芯片、紅外熱成像芯片、蜂窩通信芯片、安全芯片、電動汽車用功率驅動芯片、電動汽車用動力電池管理系統模擬前端芯片等標準,明確各類芯片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
伴隨我國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及智能網聯技術水平不斷提高,我國汽車自主標準研制能力和水平也將進一步提升,相關標準體系也將日益完善,這不僅有利于國內相關產業規范化發展,隨著汽車標準逐漸實現國內國際兼容、標準國際化程度提高,也將助力我國新能源汽車產品更好走向世界。
《中國質量報》【車市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