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董 芬 記者張 華)記者從近日召開的湖北省武漢市公共服務質量提升工作會議上獲悉,該市公共服務質量總體滿意度在全國參與監測的113個城市中排名第5位,較2022年提升19位,僅次于杭州、廈門、通遼、南京4個城市。
近期,市場監管總局印發《2023年全國公共服務質量監測情況通報》,公布了各城市公共服務質量監測得分。在公共教育、醫療衛生、生態環境、公共文化、公共體育、政務服務6個領域和21項指標中,武漢市滿意度得分全部為正增長。
2023年,武漢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公共服務工作不斷加強,公共服務質效持續提高,突出表現為3個方面。
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呈現“量”的增長。武漢市公共服務投入進一步增加,2023年,民生支出占財政支出比例達到78.8%;范圍進一步擴大,優化公共服務設施布局,縮小區域、城鄉、人群間的公共服務差距,科學銜接服務半徑和服務人群數量,公共服務設施布局更具便捷性、可及性;種類進一步增多,從過去的基本公共服務拓展到經濟公共服務、公共安全服務和社會公共服務,基本涵蓋群眾生活方方面面。
公共服務數字化水平展現“智”的提升。武漢市搭建城市數字公共基礎設施平臺,組建城市運行管理中心,匯聚公安、交管、城管、水務、應急等14個市直部門指揮信息系統,實現“一屏統覽、一體聯動、一鍵指揮”。該市以市民滿意度為第一評價,在智慧醫療、智慧交通、智慧養老等民生領域打造一批公共服務數字化應用場景,并發揮城市大腦數據中樞數據樞紐作用,匯聚數據資源143億條,支撐城運中心、政策服務、安養鏈、基層治理等各類應用場景1000余個。另外,該市推廣“一網通辦”“一網統管”,推出134項“一件事一次辦”主題事項,實現1000項服務事項武漢都市圈“一圈通辦”。
公共服務質量品牌鞏固“強”的優勢。武漢市打造“漢口江灘”“漢江灣”“武漢地鐵”等優質城市品牌,形成“春有漢馬、夏有渡江節、秋有武網、冬有冰雪季”的具有鮮明武漢特色的城市賽事IP體系。該市還打造了一批生活品牌,涌現出“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城市書房”“百里長江生態廊道”“特種兵旅游線路”等生活服務品牌。此外,該市還打造了硚口區“海燕直通車”、黃陂區“陂小幫”等政務服務優質品牌,在全國首創建設城市發展標準研究中心和團體標準發展促進中心,在全國率先建設一體化基層標準化服務站所,成立中部地區首個標準化技術服務事務所。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