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樂 溪)近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發文稱,歐盟委員會(以下簡稱“歐委會”)6月在對中國電動車反補貼調查信息披露中,罔顧事實,堅持認為中國電動汽車產業存在高額“補貼”,對歐盟電動汽車產業帶來損害,并擬對中國出口的電動汽車征收臨時性反補貼稅。對此,中汽協深感遺憾,并表示堅決不能接受。
中汽協在文中指出:“自去年10月歐委會啟動對中國電動車開展反補貼調查以來,中國汽車產業界從維護中歐汽車產業鏈安全穩定大局出發,積極配合調查,相關企業均按照調查部門要求認真提供材料。然而,在調查中,歐方預設調查結果,傾向性地選取抽樣企業,濫用調查權,隨意擴大調查范圍,嚴重扭曲調查結果。”
中汽協呼吁:“希望歐委會不要將當前產業發展必經的階段性整車貿易現象視為長遠的威脅,更不要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濫用貿易救濟措施,要避免損害和扭曲包括歐盟在內的全球汽車產業鏈供應鏈,維護公平、非歧視、可預期的市場環境。希望歐盟汽車產業界理性思考、積極行動,共同維護當前雙方合理競爭、互利共贏的局面,共同推動全球汽車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據悉,6月12日,歐委會發布文件稱,于7月4日開始針對來自中國的電動汽車加征臨時關稅。當地時間7月4日,歐委會網站發布公告,決定自7月5日起,對自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征收臨時反補貼稅,最長期限為4個月。根據公告,比亞迪、吉利集團和上汽集團3家被抽樣調查的中國車企將分別被征收17.4%、19.9%和37.6%的臨時反補貼稅。其他合作但未被抽樣的中國車企將被征收20.8%的加權平均關稅,未合作的車企稅率為37.6%。在此期間,歐盟成員國將通過投票來決定最終的反補貼措施,如獲通過,歐盟將對中國電動汽車正式征收為期5年的反補貼稅。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