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記者 段菁菁 陳愛平 楊淑君
“取消預約”是2024年國內暑期旅游市場的熱詞之一。
近期,上海、北京、蘇州、成都、杭州等旅游熱門城市紛紛宣布,除部分重點景區、博物館外,其他景區取消預約要求。
隨著暑期來臨,多地旅游市場迎來客流高峰。取消預約后,如何讓“不約而至”的游客有更好的旅游體驗?
多地取消景區預約
時值盛夏,記者在杭州西湖景區錢王祠入口處看到,昔日預約掃碼的展板已撤掉,工作人員正引導游客有序進場。
端午小長假的前一天,“蘇州發布”公眾號發布消息:除部分重點景區和博物館外,蘇州全市其他A級景區、文化場館、宗教活動場所取消實名預約。
幾乎同時,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也宣布,除部分熱門景區和文化旅游場館需要實名預約或購票外,全市3000余家文旅場所,全面落實入館參觀、入園游覽免預約等舉措。
進入暑期旅游旺季后,國內取消景區和文旅場所實名預約的城市群持續擴容。
6月20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布,除故宮、國博外全市景區全面取消預約要求;此后,武漢、成都、南京、長沙、杭州、廣州等城市相繼發文,除少數熱門景區場館在旺季等特定時段確有必要預約限流的,取消A級旅游景區預約入園要求。
記者梳理發現,仍保留預約制的文旅場館,也積極推出優化預約服務。
比如,故宮博物院出臺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團隊快速預約、檢票措施,6周歲(含)以下或身高1.2米(含)以下未成年人參觀不需要預約,在已預約門票的成年人陪同下進入;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則推出“老年票”,70歲以上的老人無須預約,憑身份證或老年證領票即可進館參觀。
作為我國文旅管理方式的創新實踐,預約制對提高旅游服務質量、推動旅游業穩定有序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隨著國民旅游熱度持續走高,一些問題也顯現出來:熱門景區門票供不應求;預約程序較為繁瑣;“一票難求”之下甚至催生“黃牛”現象……
為切實提升旅游景區開放管理水平,門票預約制度不斷優化完善。
2023年7月,國家文物局下發通知,提出各地博物館應優化調整門票預約制度。針對一些熱門旅游景區出現預約難等問題,文旅部辦公廳專門下發通知,要求及時應對市場需求變化,優化預約措施,實施科學管理,不搞“一刀切”,實現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統一,最大限度滿足廣大游客參觀游覽需求。
“不約而至”能否有更好體驗
杭州宣布景區取消預約的第二天,安徽游客陸女士便和好友接連“打卡”了雷峰塔、德壽宮、西溪濕地等景點,“不用提前約,身份證也不用刷,行程安排更靈活,旅游也更舒心了”。
“在很多景區,導游現場購票效率更高。”途牛北京旅行社相關負責人表示,取消預約能提升旅行社工作效率。
今年以來,外國人來華熱度持續升溫。攜程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入境游訂單同比增長超1.6倍。景區免預約也讓外國游客感受到更多便利。
一些地區公布的數據顯示,取消預約后,游客量有明顯增長。
去哪兒大數據研究院分析,景區取消預約政策疊加暑期效應,進一步帶火北京旅游市場。6月24日至7月5日兩周內,北京景區門票搜索量較前兩周環比增長近3倍;蘇州多個景點、博物館在取消預約后也迎來客流高峰,端午期間共接待游客532萬人次,同比增長1/3。
一些人擔心,部分景區取消預約后客流量劇增,會降低旅游的體驗感。
位于杭州市中心的浙江自然博物院在取消預約后的第一個周末,現場排隊的隊伍接近百米。一些外地游客反映:“進館后還是跟著人流走,展品沒辦法仔細看。”
北京聯合大學旅游學院教授孫夢陽說:“取消旅游預約制旨在提升游客的便利性,但在旅游旺季,需要配合彈性管理和人性化服務,讓眾多‘不約而至’的游客有更好的體驗。”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文化和旅游產業研究院副教授吳麗云也提醒,暑期旅游高峰期,客流管理方面或將面臨一系列考驗。比如,線下大排長龍時,有的游客可能花錢雇人排隊購票,讓“黃牛”現象再度出現。
完善配套措施 提供多元選擇
有業內人士認為,無論是實行還是取消預約制,都是對文旅市場及游客需求的回應。面對暑期旅游高峰,城市及景區應綜合考慮人流量、承載量、參觀體驗等因素,做出因時因地制宜的決策。
上海春秋國際旅行社(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衛紅認為,熱門博物館和景區應學會“雙腿”走路。“既可以面向有預約和規劃行程習慣的游客保留預約服務、優化流程;也可以面向臨時起意、不習慣或不方便預約的游客,保留線下票務服務。”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認為,取消預約的景區,應進一步增強人性化服務理念,提升精細化服務水平。比如,為中小學生、老年人、殘障人士等特殊群體提供便利措施,防止“黃牛”擠占票源等。
不少受訪者指出,為尋求旅游人數和參觀體驗的平衡,對熱門景區應采取流量提示、錯峰分流等措施,以避免擁堵。
據了解,為應對暑期客流,北京天壇公園提前研判分析線上購票情況和游客結構變化,根據驗票情況動態調整回補票量;上海則通過“樂游上海”小程序,顯示全市約140個景區(點)的實時客流和最大瞬時承載量,游客一看便知景區是“舒適”還是“擁擠”。
7月1日,國家文物局發布通知,明確重點場館、熱門場館可根據實際情況,通過適當延長開放時間、策劃云展覽等方式,更大限度滿足觀眾參觀需求。記者注意到,多地博物館紛紛在暑期延長開放時間,或推出“夜游”項目、打造“24小時博物館”,為公眾提供更多元的文化體驗。
“預約不是單一事件,而是系統工程。”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首都文化和旅游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厲新建建議,在保護文物安全、生態安全的前提下,應謀劃開放更多可游覽空間,更好滿足旅游消費需求。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