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絲路新畫卷
——“國家重大戰略中的市場監管力量”之共建“一帶一路”
□ 本報共建“一帶一路”采訪調研組
古城泉州,帶有東南亞、南亞、西亞文化元素的建筑隨處可見,昭示著這里是古老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港,宋元時期就是名滿世界的東方第一大港,舟車云集,萬帆競發。如今,在新時代對外開放中,這里更加生機勃勃。九牧、安踏等一批代表“中國制造”的泉州本土品牌成功進入世界市場。
“世界的義烏”,來自亞非歐美的客商成群結隊地游走在這里尋找商機,顯示出這個全世界重要的小商品集散中心的活力。2023年,義烏平臺開行1608列“義新歐”(從浙江義烏經過新疆進入中亞達到歐洲)中歐班列,輻射50多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小商品、大市場,不斷地再造新的輝煌”,習近平總書記在義烏考察時的囑托,成為義烏國際商貿城高質量發展的不竭動力。
古老的絲綢之路,跨過沙漠海洋,綿亙萬里河山,穿越千年時空,閃耀在人類文明持續前進的宏大歷史進程中。進入新時代,共建“一帶一路”正在構建起中國融入世界、共建國家共同高質量發展的新發展格局。
2013年秋,習近平主席在訪問哈薩克斯坦、印度尼西亞期間,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大倡議。
“提出這一倡議的初心,是借鑒古絲綢之路,以互聯互通為主線,同各國加強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為全球發展開辟新空間,為國際經濟合作打造新平臺。”2023年10月18日上午,習近平主席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出席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并發表主旨演講時指出,10年來,我們堅守初心、攜手同行,推動“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從無到有,蓬勃發展,取得豐碩成果。
“實打實、沉甸甸”,回望10余年歷程,共建“一帶一路”的成果厚重而豐碩——
“一帶一路”合作從亞歐大陸延伸到非洲和拉美,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成功舉辦3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立了20多個專業領域多邊合作平臺。
“一帶一路”合作從“大寫意”進入“工筆畫”階段,把規劃圖轉化為實景圖,一大批標志性項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項目落地生根。
“一帶一路”合作從硬聯通擴展到軟聯通。共商共建共享、開放綠色廉潔、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成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指導原則。
共建“一帶一路”理念寫入聯合國、亞太經合組織等多邊機制成果文件,“一帶一路”的建設成果扎扎實實,給世界帶來了更多的光明、機遇和繁榮,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可……
流水涓涓,匯為汪洋;星光燦燦,化為銀河。在共建“一帶一路”總體框架下,10余年來,市場監管部門精耕相關領域各業務條線,著力促進“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持續增進民生福祉,不斷提升共建國家民眾獲得感。
奔行在鐵路上的列車,馳騁在公路上的汽車,聯通各國的空中航班,劈波斬浪的貨輪,快捷方便的數字電商,成為新時代國際貿易的駝鈴、帆影。這背后,一套規則、一個標準、一次測試、一張證書全球通行……由標準、計量、檢驗檢測、認證認可等組成的質量基礎設施,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強化國際雙邊、多邊合作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座座水電站、風電站、光伏電站,一條條輸油、輸氣管道,越來越智能通達的輸電網絡,讓能源短缺不再是發展的瓶頸,讓發展中國家綠色低碳發展的夢想得以點亮,成為新時代可持續發展的綠洲、燈塔。這背后,市場監管部門充分發揮職能優勢,遠赴萬里之外,克服重重困難開展技術支援,把質量基礎設施“硬聯通”作為重要方向,把規則和標準“軟聯通”作為重要支撐,把與共建國家人民“心聯通”作為重要基礎,使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廣。
現代化的機場和碼頭,通暢的道路,拔地而起的經貿產業合作園區,催生新的經濟走廊,激發新的增長動力,成為新時代的商貿大道、驛站。這背后,市場監管部門著力加強援外培訓推廣市場監管良好實踐,圍繞反壟斷、計量、標準、合格評定等領域,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官員、專家和技術管理人員進行培訓,不斷推廣市場監管的“中國經驗”,推動實施一批“小而美”項目,不斷為共建“一帶一路”鋪就通民心、達民意、惠民生的發展大道。
10年櫛風沐雨,10年春華秋實。共建“一帶一路”源自中國,成果和機遇屬于世界。如今,共建“一帶一路”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開啟了新的一程,市場監管部門正在深入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推動和落實中國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8項行動,勇于擔當、勇毅前行,不斷開拓造福各國、惠及世界的“幸福路”,為建設一個開放包容、互聯互通、共同發展的世界貢獻力量。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