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煙臺聚力構建全域標準化創新高地
已完成362項標準化重點項目
□ 孫洪安
作為國家標準化創新發展試點,今年以來,山東省煙臺市積極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技創新標準化城市發展路徑,加快推動標準化和科技創新互動發展、協同發展、融合發展,為全省標準化建設提供了“煙臺樣板”。日前,山東省標準化創新發展現場會暨半年工作總結會在煙臺長島召開。會上,煙臺作了典型發言,介紹了該市科技創新標準化城市試點建設經驗。
3項機制打造融合發展新生態
標準是一種世界通用“語言”,尤其在當前,標準化在便利經貿往來、支撐產業發展、促進科技進步、規范社會治理中的意義更加凸顯。煙臺深諳此理,不斷健全工作機制,提出3項機制,打造標準化和科技創新融合發展新生態。
構建完善政府主導推進機制。煙臺在該省率先開展標準化城市建設,出臺《煙臺市建設標準化城市三年行動方案》,市長領銜組建工作專班,將標準化城市建設納入政府工作報告督辦事項和市高質量發展考核承諾書,實施清單式管理。目前已完成各類標準化重點項目362項,是原計劃230項的1.57倍。
構建完善政策要素保障機制。該市出臺《煙臺市高新技術企業補助實施細則(試行)》,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政策支撐力度;將標準化理念引入科技成果評價,印發《煙臺市科技成果分類評價指引(試行)》,規范細化評價標準;設立標準化專項資金,2017年以來累計落實資助資金4952萬元;聘請35名標準化專家,打造專家咨詢團隊,積極爭取山東省“標準化專家山東行”到煙臺開展專題活動,有力保障了標準化和科技創新融合促進。
構建完善平臺載體支撐機制。煙臺建成1個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獲批4個省級技術標準創新中心、兩個共性技術標準創新平臺和3個標準化戰略性重點項目;積極引導高新技術企業與標準化研究機構合作,爭取中國計量大學等在煙臺設立分支機構,承擔全國標準化分技術委員會(SC)秘書處3個、工作組兩個以及省級秘書處兩個。2024年6月,國際標準服務站(日韓)正式落戶煙臺。
建立標準創新型企業培育庫
煙臺標準發展勢頭好,離不開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本次現場會觀摩期間,與會人員實地參觀了長島海洋生態展覽館、漁家樂、綠色低碳民宿以及擁軍門店等7處“亮標惠民”標準化示范點。長島標準化創新發展先行區建設成效得到山東省市場監管局領導及與會人員的一致認可。
“煙臺積極開展標準創新型企業梯度培育、‘企業標準領跑’‘團體標準培優’以及高技術創新標準領航3大行動,構建起了標準化和科技創新融合發展新格局。”煙臺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葛衛華介紹說。近年來,煙臺建立了標準創新型企業培育庫,以先進標準的研制和應用促進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該市先后選取17家企業入庫培育,同步開展山東省標準創新型企業申報,8家企業被列入2023年山東省標準創新型企業計劃名單。連續8年將企業標準“領跑者”和獲得積極成效的團體標準組織列入標準化資助范疇,激勵經營主體創新爭先。魯花、南山等18家企業的61項企業標準獲評企業標準“領跑者”,該市35個社團組織注冊并發布團體標準97項。煙臺市科技局牽頭制定團體標準《機械制造領域技術成果評價規范》,成為山東省科技成果評價改革試點重要成果。
把握住了標準,往往就贏得了技術研發和市場開拓的主動權。為此,煙臺積極推動固廢處置與資源化利用標準化實驗室重點項目建設,大宗固廢綜合利用技術取得階段性進展;推進增材制造、船舶建造、生物酶高新技術等一批先進制造業標準化試點建設,積極申報國家高端裝備制造業標準化試點;推進18家省級海洋工程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建設,圍繞現代海洋產業發展需求,在網衣研發、苗種繁育等領域開展技術攻關和標準研制,助力海洋經濟提質增效。
以點帶面整體提升
2024年以來,煙臺不斷聚焦企業需求,引導企業科技創新。該市在共性技術突破、產學研協同、標準化和科技創新融合、成果轉移轉化等方面,多部門聯合開展“春雨潤苗”暖企行動、高企認定聯合走訪等活動,做好企業跟蹤指導服務,促進企業源頭創新。截至目前,該市認定省級“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232家、市級635家,建成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7家,全市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3797家,170家企業的272個項目入選山東省技術創新項目計劃。
抱團讓企業更有話語權。“煙臺多元聚力,推動聯動創新,通過支持萬華化學、南山鋁業、東方航天等龍頭企業組建多元化產業標準化聯盟15個,積極探索將關鍵共性技術、專用性技術和產品技術轉化為先進標準。”葛衛華說。目前,該市已有12家企業主導或參與制修訂27項國際標準;主持或參與制修訂國家標準1305項、行業標準994項,區域標準化工作整體水平穩步提升。在區域創新方面,該市發揮黃渤海新區自貿區優勢特色,加快先進制造國際標準化創新中心建設,探索建立區域科技成果轉化為技術標準創新服務平臺,推動形成政府引導、市場主導、載體聚能、主體突破的科技創新標準化發展新模式。同時,加快推動長島標準化創新發展先行區建設和龍口全域標準化建設,以典型突破帶動整體提升。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