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 倩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印發《關于推進個體工商戶信用風險分類管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在市場監管系統全面推進個體工商戶信用風險分類管理,以信用助力個體經濟健康發展。
個體工商戶遍布城鄉、數量龐大、領域廣泛、發展迅速,是民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有生力量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據統計,截至2024年6月,全國登記在冊個體工商戶達1.25億戶。信用風險分類管理作為提高監管效能、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措施,是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的基礎支撐,是完善社會信用體系的重要內容。市場監管總局在全面深入實施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基礎上,對占經營主體總量2/3的個體工商戶實施信用風險分類管理,既是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也是基層監管提質增效的迫切需求。
推進個體工商戶信用風險分類管理,將為優化監管資源配置、提升監管效能打下堅實基礎。根據《意見》,到2025年底,各省級市場監管部門對轄區全量個體工商戶實施科學分類,按照信用風險狀況由低到高分為A、B、C、D 4類,分類結果記于個體工商戶名下,按月動態更新。這一措施為監管資源配置提供了內部參考依據。尤其是信用風險分類結果與原有監管制度的結合,將對原有監管效果起到放大和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其與“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市場監管部門合理制定抽查工作計劃,合理確定、動態調整抽查比例和頻次,實施差異化監管。可以說,信用風險分類管理使監管部門通過提高監管資源利用效率,既能嚴守安全底線,實現對違法失信者“無處不在”;又能在此前提下,給予信用風險較低的個體工商戶更寬松更友好的發展空間,切實做到“無事不擾”。
信用風險分類管理的科學合理應用,將助力個體經濟健康發展。《意見》提出,市場監管部門要積極向有關部門和單位共享個體工商戶信用風險分類結果,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在個體工商戶信用風險分類管理工作基礎上,探索開展個體工商戶信用評價,并在政務服務、融資貸款、激勵獎勵等工作中積極參考信用評價結果,助力信用風險低、信用評價好的個體工商戶獲得更多政策紅利。這些措施讓優惠政策直達,提升了相關服務舉措的針對性,使信用的價值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得到充分體現,真正讓信用成為通行證、金招牌,讓誠信守法的個體工商戶有更高含金量、更多獲得感。此外,各地還可以根據個體工商戶信用風險分類結果和掌握的信息,科學研判區域性、行業性、潛在性信用風險狀況,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也可以據此加強與個體工商戶溝通,適時進行風險提醒,引導依法誠信經營。
《意見》提出,用3年左右時間,形成個體工商戶信用風險分類管理長效機制。相信隨著相關工作的推進,將切實提升監管的及時性、精準性、有效性,政策精準供給和幫扶培育將更加高效,服務發展將更加有力有效,個體工商戶的滿意度、獲得感將得到大幅提升。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