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國家能源局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充電樁總量達到1024.4萬臺,同比增長54%。其中,公共充電樁312.2萬臺,私人充電樁712.2萬臺。
據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與麥肯錫共同發布的研究報告《駛向2030: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格局與展望》預計,到203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將達到1億輛,新能源汽車年銷量將達到2000萬輛,市場占有率超過70%。按照車樁比1∶1的建設目標,未來數年,我國充電樁建設存在8000多萬臺的缺口,預計將形成超過萬億元的充電樁基礎設施建設市場。這意味著,充電樁數量和充電樁產業有望迎來一輪爆發式增長。
巨大的市場潛力,吸引大量資本涌入充電樁領域。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現存與充電樁相關企業近60萬家,其中近一半的企業為近兩年內成立。充電樁建設速度加快,讓人感覺市場景氣、未來可期。但是,從目前情況看,充電樁數量快速增長并沒有緩解一直困擾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充電焦慮”問題,不少人甚至認為“充電焦慮”比之前更嚴重了。
這一看似矛盾的現象其實并不難理解。車樁比(即需要插電充電的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與同期充電樁數量之比)是評價新能源汽車普及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20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40萬輛,充電樁6.6萬臺,車樁比為6∶1。經過多年努力,到現在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2472萬輛,充電樁總量達到1024.4萬臺,車樁比達到2.41∶1。對此,不少人樂觀地斷言,這些充電樁基本“保障了新能源車的充電需求”。
然而現實并非如此。充電樁能不能“保障”新能源汽車充電需求,不能僅看充電樁的增長數量,還要考慮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情況,以及現有充電樁的使用情況。前幾年,受利好政策影響,充電樁建設突飛猛進,增速遠快于新能源汽車增速,車樁比持續下降。但2019年之后,新能源汽車市場進入快速增長期,相比之下,充電樁的增長顯出疲態,車樁比變化曲線出現上揚趨勢。今年上半年,充電樁增量為164.7萬臺,而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494.4萬輛,樁車增量比為1∶3。據預測,未來幾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仍將保持較快增長,而充電樁建設增速依然滯后于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速。
從充電樁的使用情況看,由于存在公共充電樁和私人充電樁之分,且充電樁分布非常不均衡,導致“充電焦慮”感受千差萬別。目前全國私人充電樁達到712.2萬臺,它們可以保障對應數量的新能源汽車的充電需求,但其余1700多萬輛沒有私人充電樁的新能源汽車車主只能由312.2萬臺公共充電樁提供服務。對于沒有私人充電樁的新能源汽車車主而言,當下的車樁比是5.6∶1——這才是“充電焦慮”的根源所在。同時,現有公共充電樁由不同企業建設,型號、參數、接口等并不統一,而且早期投建的公共充電樁布局不合理,技術已經落后,導致其使用率較低,有些因缺乏維護保養已經損壞,無法使用。這些問題無疑會加重“充電焦慮”。
由此可見,解決“充電焦慮”問題單純依靠增加充電樁數量是不行的。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還需要政府方面做好頂層設計,協調多方,共同發力。去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構建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推動社會化建設運營,促進充電基礎設施投資多元化,引導各類社會資本積極參與建設運營,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充電服務市場。這對于破解發展瓶頸,提高充電基礎設施服務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在相關政策引導下,推動公共充電市場發展,既要繼續增加充電設施數量,趕超新能源汽車增長速度,又要作好空間布局的合理規劃。要進一步優化中心城區公共充換電網絡布局,鼓勵充電運營企業通過新建、改建、擴容、遷移等方式,逐步提高快充樁占比。充電樁經營企業要完善充換電設備運維體系,提升設備可用率和故障處理能力。同時,加強宣傳引導,鼓勵停車與充電運營企業創新技術與管理措施,引導燃油車與新能源汽車分區停放,維護良好充電秩序。
《中國質量報》【車市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