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突出貢獻專家協會有機專委會提出對標全球農業及生態責任最高標準
“有機”讓農民致富更“有機會”
本報訊 (霍一夫)堅持以種植高品質有機產品為基礎,以標準化生產推進規模化種植,通過加強技術培訓,引入先進運營方式,助力有機產業高質量發展。這是近日上海市突出貢獻專家協會有機專委會(以下簡稱“有機專委會”)在助力有機產業高質量發展,賦能鄉村全面振興研討會上提出的實踐方案。
上海有豐富的突出貢獻專家資源,上海市突出貢獻專家協會作為社會組織服務全國1000多個縣,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策劃推廣浙江麗水模式和“黑土地玉米產業”吉林四平模式等可持續創新發展經驗。在新時代高質量發展要求下,上海在有機產業、有機生活、有機生態和有機科技創新領域將發揮更直接的作為和引導性作用,引領中國有機產業對標全球農業及生態責任最高標準,為提升中國有機產業品牌和國際影響力作出積極貢獻。
據了解,2021年,我國有機作物生產面積275萬公頃,占總播種面積1.62%,是全球第四大有機產品消費市場。從有機播種面積、消費人群占比和增長趨勢,中國有機產業還有很大發展潛力和空間。
據國家有機產品產業相關標準主要起草人和文龍介紹,我國引入和制定相關有機產品產業標準已進入3.0階段。對標全球有機農業最高標準,通過上海市突出貢獻專家協會平臺,可以有效發揮有機產業科技人才在農業高質量發展中的作用,讓綠水青山更多轉化為金山銀山,實現有機產業、生態環境和大健康多贏。和文龍表示,有機專委會擁有專業力量,可以從有機生產、有機生活和有機消費與生態3個方面,為縣級區域性有機規劃、認證和生產提供技術支撐。根據國際有機農業生產要求發展生產,能夠讓農民獲得高附加收益、提高收入水平,助力鄉村振興。
和文龍認為,目前,上海正在不斷拓寬有機產品價值多元化實現路徑。例如,上海有機農業明星示范基地百歐歡有機農業等企業,積極開展有機生活宣傳和教育,建立線上線下有機生活和健康科普平臺,推廣有機研學教育和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企業團建,開展國際有機生活和教育交流,參與組織國際有機青年人才峰會。和文龍認為,有機消費既是自然美好的享受,也是對有機生態的愛護和社會的關愛。推廣有機產業先進技術,開展相關實踐活動,可對土壤、水等生態資源進行保護和修復,發展林下有機經濟、豐富生物多樣性,促進生態可持續發展。
“建立生態可持續種植技術管理體系保障食品安全和質量,共同探索有效的有機種植生產實施標準。”中德農業4.0項目合作專家魏建東博士說,中國有機產業一直被國際有機農業聯盟看好。
據介紹,在全球有越來越多的人使用有機、參與有機、重視有機的背景下,上海市突出貢獻專家協會提出,以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為目的,發揚有機專委會“科技賦能、科學引導”精神,遵循符合國際有機聯盟發起初心和“健康、生態、公平、關愛”原則,服務國內五大農業片區,旨在讓有機影響生態發展和更多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