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推“三分”機制 落實“兩個責任”
福建三明督促企業精準實施差異化監管確保產品質量安全
□ 林 華 蔣詩晴 本報記者 江 岱
截至目前,福建省三明市116家“三類產品”(實施工業產品生產許可和強制性產品認證管理的產品,其他涉及人身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并有強制性國家標準要求的產品)生產企業共配備質量安全總監116人、質量安全員116人,建立各類制度文件1044份,人員配備率和制度采集率均達100%;接受產品質量省級監督抽查98批次,合格97批次,合格率98.98%。
今年以來,福建省三明市市場監管局積極探索,將產品分級、監管分類、風險分色“三分”監管機制與《工業產品生產單位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監督管理規定》《工業產品銷售單位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監督管理規定》(以下簡稱“兩個責任”)落實進行有機結合,指導督促生產企業落實主體責任,精準實施差異化監管,不斷提升產品質量水平,確保產品質量安全。
三明市市場監管局認真落實《三明市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獲證生產企業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風險分級分類分色監管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科學構建“產品分級、監管分類、風險分色”評價體系。結合三明市實際情況,根據不同產品品種的質量安全風險程度,將該市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分為低、中、高3個級別;按企業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風險從低到高劃分為4個監管類別;根據產品分級和企業分類的情況,以紅、黃、藍、綠4種顏色標識地圖區域,動態掌握該市重點產品企業分布情況,實現對不同等級的產品、企業以及區域進行差別化監管。
在“三分”的基礎上,該局按照《辦法》配套的《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風險分級分類分色監管類別評定表》指標體系,組織各縣級局對企業開展評定。按照評定得分將企業分為A、B、C、D 4類,精準監控防范風險。目前該市94家實施工業許可證管理的獲證生產企業,共有A類企業13家,B類企業65家,C類企業11家,D類企業5家。
三明市市場監管局組織各縣級局充分運用“三分”評定結果,指導督促不同監管類別企業落實產品安全主體責任。對A類企業,鼓勵企業結合自身實際,對風險管控清單進行調整完善,制定具有企業特色的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制度,鼓勵其將質量安全總監與首席質量官進行融合;對B類企業,引導企業將產品質量管理制度實施全過程納入企業ISO9001質量管理過程進行統一管控,鼓勵其將質量安全總監與管理者代表、質量安全員與質量管理體系內審員進行融合;對C類企業,按照《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制度》《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管控清單》等12項制度進行管理,對同時涉及“三品一特”四大安全多個領域的企業,鼓勵其統籌設立一名質量安全總監,統一謀劃、融合實施,提高人員配置效率;對D類企業,則重點指導幫助查找產品質量問題根源、開展隱患排查,督促企業嚴格落實“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等機制,對存在的風險和發現的問題,限時閉環整改,及時消除安全隱患,確保產品質量合格。
據了解,“三分”監管機制,可以全數據流轉、全業務協同、全流程覆蓋、全過程監督、全要素掌握,使有效的監管資源,更精準地集中到重點區域、重點企業、重點產品,大大提升監管效能。在“三分”監管機制與“兩個責任”落實有機結合后,三明市市場監管系統在產品質量監督抽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產品質量專項整治、日常巡查、執法檢查等監管活動中,采取“無事不擾 有事必到”的方式,對不同監管類別企業采取差異化精準監管。
此外,該局還注重產品質量監督信息與信用監管相融合,充分發揮信用監管作用,將企業產品質量監督抽查不合格、拒檢、因產品質量問題受到行政處罰、經查實的消費者反響強烈或新聞媒體曝光的產品質量問題等質量違法失信行為信息及時錄入“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福建)”,并利用該局網站的紅黑榜專欄、媒體公告等多種手段,對外公布,接受社會監督,開展失信聯合懲戒。
三明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將“三分”監管機制與“兩個責任”落實的有機結合,進一步提高了監管效能,較好解決了機構改革后基層監管人員少、新手多、不會管等困難。
下一步,該局將根據日常監管情況,對已評定的企業開展監管類別動態調整,對人造板等6類新增工業許可證獲證企業組織開展初評,進一步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持續實施差異化精準監管,不斷提升三明市產品質量水平,確保產品質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