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提升質量內生動力的成功探索
——國際質量科學院院士鄧績談《質量革命創造美好生活》
□ 鄭建玲
由上海質量管理科學研究院、上海商學院、揚子江質量發展研究院編著的《質量革命創造美好生活》一書,自6月出版以來,不僅引起了社會各界從事質量工作讀者的關注,還吸引了許多普通讀者的目光。“通過交流和信息反饋,我們發現,農民工對書中展現的美麗鄉村建設內容感覺很好,城市居民對公園革命體驗很深,老年人感受到了余生希望。”近日,《質量革命創造美好生活》一書主編,國際質量科學院院士、上海質量管理科學研究院首席專家鄧績在談及這本新書時,禁不住高興地說。
《質量革命創造美好生活》由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以質量創造美好生活這一獨特視角,圍繞公共服務、物質(有償)服務、文化服務三大板塊,深入解讀了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10個行業的質量革命,即城市公園、美麗鄉村、中醫藥、高鐵、新能源汽車、電商、旅游、養老服務、就醫流程和職業教育,給百姓生活帶來的顯著變化。該書還首創了消費結構質量系數,勾勒了中國式現代化美好生活的指標體系,建立了以“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核心的“美好生活指數”評價模型和評價指標體系,全景式展現了中國質量革命的緣由、內涵、路徑和成功實踐等。
什么是質量革命?《質量革命創造美好生活》一書開宗明義:“質量革命是指為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主要矛盾,運用新的技術和理念來變革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內容,促使社會產品全方位質量升級,主要體現在產品質量的全面提升、生產效率的普遍提高以及社會效益的整體增強上。”
鄧績已在質量研究領域堅持不懈地耕耘了40多年。在提及為什么要編著這樣一本書籍時,他說,21世紀以來中國許多行業基于高質量發展戰略要求、國內外市場競爭壓力以及互聯網技術推動等發生的質量革命,對百姓生活改變和影響很大,比如電商和高鐵,徹底改變了中國人的購物習慣和出行方式,在促進消費升級和城鄉居民生活改善方面作用凸顯;現代城市公園享有“城市綠肺”“都市氧吧”的美譽,并扮演著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角色,是維持城市生態平衡的重要場所,滿足了百姓不斷上升的休閑娛樂需要;得益于不斷創新的技術,中國新能源汽車讓百姓購車有了更多選擇,實現了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的蛻變,并引領著全球產業的發展。基于此,值得跳出企業、政府的層面進行深入研究,挖掘提升質量內生動力的成功探索,不斷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當前,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總體上已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呈現多樣化、多層次的特點。”鄧績補充道,希望通過該書,記錄總結發生在中國的質量革命重大事件,解決供給不充分、不平衡矛盾;向世界展示中國質量革命的過程、經驗和成果,擴大中國品牌、產業在全球的影響力;讓百姓了解質量革命給他們帶來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足感;引導并推動消費。
值得一提的是,《質量革命創造美好生活》一書還對日本、美國、德國3個主要發達國家的質量革命進行了深入剖析。在鄧績看來,發達國家的質量革命旨在提高競爭力,獲取更大利潤。“著名質量管理大師朱蘭關于‘質量是和平占有市場最有效的武器’一說,對此進行了很好的詮釋,日本進行質量改進和提高的成功實踐,也是最好的說明。”鄧績認為,中國質量革命以《質量發展綱要》《質量強國建設綱要》等提出的具體目標和要求為準繩,圍繞“質量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徑”展開,旨在提高百姓的生活質量,滿足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那么,百姓向往和追求的美好生活是什么?《質量革命創造美好生活》一書給出的答案是“八有”,即學有優教、勞有厚得、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所、行有暢達、境有改善、娛有佳樂,涉及百姓“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各個方面。
鄧績表示,當前,中國質量革命在創造美好生活方面取得的成績可圈可點,但面對“八有”,需要改進和提升的空間還很大。其中,公共服務領域的質量改進和提高更是重中之重,包括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建立高質量供給體系等。以金融服務為例,如何借助好的制度及數字化手段等做好社會保障、健全保險服務,讓百姓敢花錢,進而促進經濟發展;其次要注重素質教育,特別是醫療、教育領域的素質教育,因為它關乎生命與成長,從業者素質高低對百姓生活品質的提高至關重要;另外,還要深入洞察不同時期、不同環境下百姓消費的難點、痛點等,迎難而解,真正體現“人民至上”。
對于《質量革命創造美好生活》一書中重點研究的養老服務和職業教育質量革命,鄧績也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建議。目前,我國正面臨著老齡化的嚴重挑戰,形成了“9073”養老模式,即90%的人選擇居家養老、7%的人選擇社區養老、3%的人選擇機構養老。面對此狀況,如何對臥室、廚房、衛生間進行適老化、智慧化改造,讓老年人過上幸福生活,大有文章可做。除此之外,老年人對旅游和繼續學習需求旺盛,在保證他們出游安全的情況下,如何滿足他們異地就醫、異地學習的需求,實現老有所為并獲得尊重,需要更周到、更便捷、更人性化的服務做支撐。職業教育是解決當前就業難的一個平臺,也是培養技術工匠的重要力量,如何根據市場需求加強產教融合、如何搭建“雙軌制”教育體系、如何提高師生待遇等,是職業教育能被更多家長、學生接受的關鍵。
很多專家預言21世紀是“質量世紀”。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科技的日益進步,質量與百姓追求的安全、健康、幸福息息相關,這也是《質量革命創造美好生活》一書帶來的重要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