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協同共筑兒童安全網
長三角聯合開展兒童用品質量提升行動
本報訊 (霍一夫)聚焦兒童用品行業,優化合作共享機制,開展聯合缺陷調查、質量幫扶、產品召回、信息發布等一系列質量提升行動,形成第一時間發現問題、聯合響應、協同處置的區域共振效果——日前,長三角“三省一市”(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市場監管局消費品召回技術機構(以下簡稱“長三角技術機構”)選取產品風險較大、群眾關注度較高的兒童用品行業,聯合開展2024年長三角兒童用品質量提升行動,筑牢兒童產品質量安全網。
今年,長三角技術機構以缺陷產品召回為切入口,以促進兒童用品產業提升為目標,合力提高兒童用品產品質量,共同撐起兒童健康成長的“保護傘”,通過監督抽查、市場購檢、風險監測、線索轉辦等多渠道收集兒童用品缺陷信息,加強技術研判,提升召回質效。截至今年9月,長三角共實施缺陷兒童用品召回58次,涉及產品47.07萬件。其中,上海市召回26批次,產品109697件;江蘇省召回7批次,產品6178件;浙江省召回10批次,產品34576件;安徽省召回15批次,產品320271件。按召回次數統計,兒童玩具類、兒童服裝鞋帽及飾品召回次數居前兩位,分別占39.66%和31.03%;按召回數量統計,兒童用紙制品居首,占65.86%。
此次質量提升行動發現的缺陷產品中,不符合國家標準是引發召回的主要原因,占比高達84.48%,產品達標是提升產品質量的關鍵。非標準符合型缺陷類產品共9批次,其中5批次是存在危險銳利尖端,可能致兒童劃傷。長三角“三省一市”將該問題列入重點監測目標,開展市場購檢、助企提質等多種措施,從源頭上減少該類產品缺陷的發生。此外,因設計、制造、標識原因被召回的缺陷兒童用品分別為23批次、30批次、5批次,各占40%、52%、8%。跨區域委托制造生產是目前召回監管的一大難題,長三角區域通過召回技術合作,促進建立數據互通、信息互動、工作互促,順利完成9批次1.45萬件產品的跨區域召回。
今年的質量提升行動中,長三角各省市還結合當地特點及自身優勢,通過一系列創新、高效、有針對性的措施,有力保障兒童用品的質量和安全,減少產品缺陷對兒童的潛在傷害。上海市通過“上下”聯動、“前后”發力,“線上+線下”全渠道聯動,“前市場+后市場”全過程發力,“校園+社區+企業”全覆蓋宣傳等,全渠道排查產品流通和召回情況,確保缺陷產品召回形成閉環;以“心服務”缺陷召回綠色通道工作站及“心服務”消費品安全宣傳工作站為依托,不斷拓展宣傳維度。江蘇省夯實召回工作基礎,深化宣傳教育,精準施策;運用大數據技術,構建涵蓋國內外召回信息的兒童用品質量安全知識圖譜,為智慧監管提供支撐。浙江省不斷完善召回機制,持續推進合作機制;與市場監管總局召回中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兒童蒸煮廚具等消費品領域開展合作研究;圍繞玩具、童車、學生文具等兒童熱點消費品開展市場購檢及風險研究,創新傷害監測機制,將傷害信息監測點、風險信息監測站實施統一管理,形成《產品質量安全信息監測站點運行管理規范》。安徽省聚焦校服行業,嚴把校服質量安全關,守護學生成長的“第二層皮膚”;強化校服產品省級監督抽查任務,及時掌握校服質量動態;出臺《安徽省校服質量管理雙送檢操作指南》,推行校服“雙送檢”制度,系統分析了近年來校服產品質量監督抽查中常見的缺陷原因,規范校服采購流程,營造良好校服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