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張文禮 實習記者劉松瑤)10月24日,中建八局完成門架式建筑3D打印生產線2.0(以下簡稱“生產線2.0”)數智化升級,并與東南大學張亞梅教授團隊聯合研發出10毫米級粗骨料混凝土3D打印量產工藝,實現工藝、材料、裝備新突破。
據悉,此次升級再造是通過BIM(建筑信息模型)技術與CIM(公共信息模型)技術,搭建生產線三維空間模型,并基于數字孿生技術,搭建智能建造3D打印工程中心的數字化全場景,可以直觀展示1400平方米建筑3D打印工程中心裝備群的工作狀態及生產線工作流程,創建生產線數字虛擬模型,實時映射生產狀態。
生產線2.0借助工業物聯網技術,實現了人、機、物的全要素連接,構建了新一代智能、高效、安全的數字化監控平臺。該平臺可實時采集終端設備數據,其中的數字孿生系統可實現工藝流程展示、產線設備監控、環境監測、生產信息統計等;平臺還搭載智能告警中樞,當終端設備采集數據超出閾值范圍、儀器設備出現故障時,將通過動態圖表進行集中式告警以及實時動態處理,實現了系統化監管和動態維保。
該生產線解決了粗骨料加入后材料黏性增加與流動性降低之間的平衡難題,保障粗骨料混凝土打印過程中的均勻擠出、高效沉積與層間粘合。此次工藝升級還在打印砂漿中引入粗骨料,不僅提升了打印構件的強度和耐久性,降低材料的各向異性,還進一步優化了材料成本和降低碳排放,可減少水泥用量15%至20%,提高材料抗壓強度5%至12%。
升級再造后的3D打印量產工藝,能夠承擔更大規模、更高性能的構件建造,有助于進一步提升3D打印技術市場認知度和接受度,推動3D打印技術在更廣泛領域的應用與發展。
此外,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八局第三建設有限公司、南京中建八局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與江蘇城鄉建設職業學院在開展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礎上,還建立了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合作機制,共建智能建造3D技術應用工程中心和開發團隊,開拓智能建造3D打印技術服務市場,并培育面向未來的智能建造技術技能人才。通過校企合作、四方共建,將研究中心打造成為“產、教、學、研”一體化的新型建筑產業化示范性研發、生產和技術人才培訓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