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下到位 答卷更亮眼
——河南深化食品安全攻堅行動工作側記
□ 宋曉霞 本報記者 孫中杰
“我們的花生抗旱、抗澇、抗病,而且油酸含量高達79.6%,可以和橄欖油相媲美。”在位于河南省鶴壁市的河南豐盛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柳存旺提起自家用標準化技術繁育出來的高油酸花生品種時滿是自豪。
在這家專注優質花生“育繁推”的企業,物聯網、5G、星陸雙基協同等現代信息技術貫穿“種、管、收”全過程。數字農業和農產品質量追溯系統實施應用成效顯著,讓該企業成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花生)標準化生產基地、河南省綠色食品示范基地。
10月28日起,河南省政府食品安全辦、河南省市場監管局開展為期5天的“攻堅惠民生 豫見新食安”主題調研采訪活動,《中國質量報》記者深入河南省農產品種植生產企業、食品加工企業、農貿市場、餐飲服務單位以及學校食堂等食品安全重點領域,實地了解河南在食品安全工作方面的創新舉措和有益經驗。
眼下,豫南冬小麥播種已經結束,嫩綠的麥苗已探出地表。在周口市西華縣田口鄉陳樓村,河南棗花面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林新賓告訴記者,公司每年種植訂單小麥1.34萬公頃,全生產周期實現種植計劃、優質良種、技術服務、病蟲害防治、購買農業保險、質量標準、收購倉儲“七統一”,確保糧食質量穩定和安全供應。在濮陽市,該市慶豐農業科普示范園有限公司則嚴格執行綠色水稻生產技術操作規程,實施綠色防控和農藥減量行動,種植的600公頃綠色水稻供不應求。
走進河南的標準化農貿市場,又是另一番景象。在周口、商丘、鶴壁等地,記者看到,市場內環境整潔、經營有序,食品安全溯源系統已是標配。商丘市民權縣新農匯農貿市場對商戶建立檔案,對入場銷售的果蔬進行批批取樣檢驗,檢測結果在電子屏幕上循環播放公示。在鶴壁市淇濱區豐源農貿市場內,每天都會有市場監管部門工作人員到快檢室對消費者購買的蔬菜和農副產品進行快檢,并公示檢測結果。周口市的黃淮市場堅持“逢進必報備合格”或“逢進必檢測合格”的原則,商戶入場前必須在“黃淮智慧農批”系統完成承諾達標合格證、檢疫合格證明等文件的報備后,經查驗合格方可入場。數字化、規范化管理流程的建設,使得該市場逐漸成為全國“南菜北運、西果東送”的重要物流節點。
校園食品安全歷來是社會關注的焦點。此次調研采訪過程中,記者看到,各個學校嚴格落實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材采購渠道正規,索證索票齊全。同時,學校食堂注重營養搭配,提供豐富多樣的飲食選擇。有的學校引入有資質的第三方機構,通過高頻次檢測,降低食品安全風險。此外,許多學校還通過開展食品安全教育,提高師生的食品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營造了良好的校園食品安全氛圍。
為確保師生“舌尖上的安全”,餐飲配送公司建立“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工作機制,在市場監管部門指導下打造“互聯網+明廚亮灶”。食品生產企業主動選擇在生產流程中融入數字化、規范化、自動化,提高產品生產的可控性、可見性、可靠性,同時不斷強化對生產環節的監管,開展抽樣、檢驗等工作,做到產品生產全過程追溯。
景區、酒店等重點領域,同樣在食品安全方面下足了功夫。“今年中秋、國慶期間,開封市接待游客870多萬人次,實現國內旅游收入61億元,食品安全是我們關注的重中之重。”開封市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介紹說,該局牽頭開展的“餐飲及夜市提質行動”,加強對從業人員培訓,要求景區、酒店從食材的采購、儲存、加工、烹飪,到工具和環境的清潔、消毒,均嚴格按照標準執行,取得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據了解,早在2022年,河南省政府就印發了《河南省深化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設攻堅行動工作方案(2022—2024年)》,提出在全省深入開展餐飲質量安全提升、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治理、食用農產品市場規范化建設、優質糧食工程、校園食品安全守護等12項攻堅行動,并相繼出臺了配套子方案。行動開展以來,河南各地、各部門積極行動,紛紛交出了亮眼的答卷。
“此次調研采訪活動是對河南省食品安全工作的一次全面檢驗。”帶隊的河南省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局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持續加強全省食品安全工作,不斷創新監管方式方法,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讓人民群眾吃得更放心、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