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協發布“雙11”消費維權輿情報告
直播帶貨負面信息超23萬條
本報訊 (記者王惜純)11月28日,中國消費者協會(以下簡稱“中消協”)發布2024年“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稱,今年“雙11”消費者吐槽主要集中在直播帶貨、產品質量、優惠套路、技術服務等方面。
報告指出,2024年史上“周期最長”的“雙11”取得喜人成績,天貓589個品牌成交破億元,京東超1.7萬個品牌成交額同比增長超5倍。“雙11”再度彰顯出消費市場的強勁動能。
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今年11月11日,全國郵政快遞企業共處理快遞包裹7.01億件,占日常業務量的151%,同比增長9.7%,創歷年“雙11”當日新高。
報告稱,中消協利用互聯網輿情監測系統,對今年10月20日至11月16日期間相關消費維權情況進行網絡大數據輿情分析,共監測到“消費維權”吐槽類信息1160435條,占“消費維權”總信息量的5.75%。
監測期間,有關“直播帶貨”的負面信息共230675條,日均8238條,曲線峰值在活動伊始即出現,周期內存在多次波動。有關“產品質量”的負面信息共129462條,日均信息量4624條。11月5日達到峰值,為20281條。關于產品原料的曝光和討論在監測期內十分熱烈,一些品牌企業的產品質量、優惠套路等,受到消費者質疑。例如,4個直播間買11塊和田玉,7件是假貨;“極具迷惑性”的“蟲草內褲”,月銷250萬元;多個品牌衛生巾被吐槽,存在長度縮水;直播間300元秒殺電動車,次日去實體門店卻拒絕交車等。
數據分析顯示,“雙11”期間,在更多優惠、更充足的思考時間之下,翻車的直播、出問題的產品、麻煩的售后、再度復雜的規則,消耗著消費者的信任。
中消協指出,有些主播虛假宣傳,在“塌房”的邊緣試探;有些品牌以次充好,在產品成分、標準上搞小動作,消耗了消費者的信任;有些平臺選擇走回老路,重新玩起“優惠套路”的把戲,令消費者心生反感。
為此,中消協呼吁,應圍繞直播帶貨加強分析研究工作;高度關注產品標準、品質相關投訴;做好活動期間價格波動監測。電商平臺要切實落實審查核驗義務,保障活動規范、透明,通過提供更加精細化和個性化的服務來改善消費者的購物體驗。既不“卷”低價,也不“卷”規則,讓消費者更容易理解和參與,輕松選擇、明白消費。嚴禁不按規定明碼標價、價格欺詐等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行為,整治營銷亂象,營造清朗、公平的網絡消費環境,讓消費者放心消費、舒心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