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消費觀念的轉變,瓜農的種植觀念也在轉變。20世紀90年代末,瓜農開始大規模改種大路西瓜,同時零星種植無籽西瓜。這些大路有籽瓜,具有籽小、味甜、高產、穩產等特征,畝產3000公斤左右,上市之初頗受消費者青睞。但由于長年采用嫁接技術,加之大量使用化肥,有籽瓜的品質開始下降,皮厚、味酸、口感差。
從2001年開始,不少瓜農開始試種“綠寶8號”、“西農8號”、“美抗20”、“黑霸王”、“花霸王”等大果型有籽瓜,普及黑蜜系列中果型無籽西瓜,引進“黑美人”、“京欣”等小果型禮品瓜,以適應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目前,這些大果型有籽瓜和中果型無籽瓜已打開市場,成為七方西瓜產業的主打產品。“黑美人”禮品瓜售價達到每公斤1元至2元,畝平收入3000元以上。目前,全鎮西瓜品種已發展到有籽瓜、無籽瓜和禮品瓜三大系列20多個品種。
飛躍:從集約種植開始推陳出新
七方西瓜產業在種植技術上,有三大特色。
嫁接技術。全部采用瓠子苗嫁接,不僅有效地解決了不能重茬、必須水旱輪作的問題,突破了規模發展的“瓶頸”制約因素。同時,嫁接的西瓜長勢旺,產量高,抗病強,果實皮稍厚,耐貯運,不易變質,宜于遠銷。
立體套種技術。90%以上的瓜農采用“瓜—棉”、“瓜—菜”、“瓜—麥”套種技術,有效提高了復種指數,畝平收入3000元以上,比傳統的“稻—麥”種植模式增收2000元左右。
標準化生產技術。西瓜從栽培到市場,是一個從產品到商品的連續轉化過程。它包括采前優良品種選育、瓜園管理、采后貯藏、運輸和上市銷售。為確保全市順利實施西瓜生產標準化,棗陽市質量技監局先后搜集采用各類農業標準20項,制定企業標準、棗陽地方標準3項,對種子、農藥等生產資料實行進貨驗收,聯合農業部門聘請農業技術專家對栽培技術規程采取培訓、宣傳等方式引導執行,并通過舉辦培訓班和田間示范指導搞好技術培訓和配套服務,使示范區在西瓜生產過程中真正做到了用標準來指導、用標準來衡量。
對接:從市場入手延伸產業鏈條
七方西瓜在流通上主要是依靠一大批中介人銷往外地。2000年以前,瓜農基本上都是沿國道提籃叫賣,板車推賣,自產自銷。隨著西瓜面積的逐年增加,本地市場已吸納不了每年十三四萬噸的產量。國道沿線的王崗等地一部分瓜農瞄準市場商機,專門從事西瓜中介銷售。
目前,沿國道樹起的“鄂西北西瓜經銷辦事處”、“鄂西北西瓜大市場”、“鄂西北西瓜聯系處”、“花園村瓜果銷售部”等招牌,就有100多個。這些中介人和中介組織廣泛網羅外地客戶,建立客戶檔案,同時專門建立瓜農檔案,每年都對瓜農的種植面積、品種、產量作詳細調查、記載。每到西瓜上市季節,四面八方的客商和數以萬計的瓜農都找到他們進行交易,每天運送西瓜的車輛達四五百輛。這些中介大戶平均每人每天可銷售西瓜近百噸,日均收入達1000多元,一個夏季可收入1萬多元。
在銷售戶的拉動下,七方西瓜遠銷到廣東、河北、遼寧、湖南、河南等13個省、市30多個地區,輻射范圍逐年擴大,周邊的環城、琚灣、楊當、太平等鄉鎮的西瓜也流入到七方市場,使七方成了方圓500平方公里的西瓜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