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國是國策,執法為民是根本,實現和發展群眾利益是共產黨人的使命,維護群眾利益是執法部門的職責和義務。胡錦濤總書記強調:“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質監部門作為執法部門有權、有情、還有利,如何更好地履行職責,切實維護好群眾利益呢?我認為應做到三個轉變:
首先,從“為利執法”向“為民執法”轉變
司馬遷《史記》講:“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嚷嚷皆為利往。”行政部門自然存在“為利執法”、“執法為利”的問題,有利的事爭著管、搶著管,無利的事都不管,群眾利益誰管呢?
近年來,食品有毒有害,危及人體健康安全;劣質農資坑農害農,使農民減產絕收;“水貨”建材泛濫,住房群眾叫苦連天;商家欺詐,群眾購物存在不安全感;服務質量低劣,投訴居高不下;群眾負擔沉重,連人民幣還要識別真假。假冒偽劣產品屢禁不止,雖然有市場需求等多方面原因,但與執法部門為利執法、監管不力應有很大關系。要改變現狀,首要的是解決執法動機問題,只有“執法為民”,才能使群眾利益得到保障。
如何解決執法動機問題呢?更新執法理念是前提,轉變考核機制是關鍵。質監部門用了三年時間更新執法理念,實行了區域監管,重心下移,劃分區域,責任到人,由“盯錢辦案”轉變成了“盯事辦案”,由“辦大案”轉變成了“辦百姓安全案”。又用了二年時間轉變了考核機制,實行執法考核“四度”,即“職責履行到位度,打擊違法執行度,工作效率提升度,政府、企業和群眾滿意度”,用“執法為民”考核機制達到了“為民執法”的目的。
其次,從“單兵作戰”向“聯合執法”轉變
質監部門承擔著產品質量、計量、標準化、生產許可證、認證、代碼、條碼的監督管理和特種設備的安全監察工作,事關國計民生,尤其產品質量工作與群眾利益最為密切。對產品質量的管理,除了作為主管部門的質監部門外,還有工商、農業、衛生、煙草等部門。
由于法律的不完善和職責分工的不合理,造成工作交叉。如市場上銷售的好掉色的毛巾等紡織品,染色料中含有強致癌物質聯苯胺,與人體長期接觸很容易得膀胱癌,國家嚴厲禁止,但市場上這種紡織品較為普遍。查處這些紡織品等問題,國家對流通領域的監管分工不夠準確,各部門單獨查處均有不便,只有聯合執法,依職責處理,才能有效打擊違法行為,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各執法部門之間聯合執法,以其所長補我所短,以我所長補其所短,整體聯動,齊抓共管,違法者便無機可趁,無空可鉆,群眾可安。從行政部門工作看,需要創新執法方式,需要聯合執法;從行政相對人著想,多頭執法,負擔沉重,他們呼喚聯合執法;從政府效能來講,政府希望綜合執法,創造良好的投資發展環境。聯合執法是政府、企業、群眾滿意的切入點,是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有效手段,是時代的召喚。
最后,從“舊式執法”向“新式執法”轉變
質監部門執法有其特殊性,特殊在檢查靠技術,調查要藝術。技術是識別違法行為的能力,藝術是調查違法行為的方法。技術需要推陳出新,藝術需要變換方式。
鄧小平同志講:“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些年,科學技術發展了生產力,但也成就了違法者,違法的技術含量越來越高,違法的藝術也日新月異:如用磷石膏充當磷肥坑害農民,汽車剎車片減少生產工藝流程危及人身安全,食用油用工業鹽處理,大米加工用蠟增加光澤,銀耳用二氧化硫漂白,大排檔用洗滌劑洗大蝦,牛雜、干魚和賣肉的用雙氧水去臭變鮮,這些食品嚴重危及人體健康。
打擊這些不法行為,必須靠高技術和新藝術的執法。但實際執法仍采用“一支筆、一疊紙、一張嘴”的“三個一”工作模式,執法檢查用眼看看,執法調查用嘴問問、用筆寫寫,用原始的執法手段去撬開現代科技的大門,無怪乎有人說執法難。
放眼看,公安部門采用了電子眼有效解決了車輛的違章問題,用網絡有效打擊了刑事犯罪的問題,海關、鐵路部門用識別機解決了安檢問題等,有效保護了公眾利益。質監執法人員也應搭載科技,享用高科技成果,學習執法技能,改變執法方式,配備相應的技術識別儀器,配齊相應的拍照、攝像、錄音等取證手段。如,在檢查階段用技術大腦和技術儀器去識別違法行為;在調查取證階段,用技術設備取證代替人工書寫取證,減輕勞動量,提高工作效率,用“新式執法”來解決群眾的老問題和違法的新問題,用新執法帶來新輝煌。(宜城質監局 熊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