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曾經虧損3300萬元,瀕臨破產的武鋼集團華中重型機械制造有限公司,2005年9月進行改制,實施技術創新,在短短的4個月時間里實現利潤800余萬元,2006年銷售收入1.8億元,上繳利稅2000余萬元。
不到兩年時間里,瀕臨破產的華中重機為何能發生如此大的變化?“沒有技術創新就沒有華中重機的今天!真的應該感謝質監部門幾年前為我們出的點子!”華中重機公司總經理易良杰在接受采訪時不無興奮地講述著企業的變化。
華中重機前身為武鋼礦山機械修造廠,建于上世紀70年代,是武鋼下屬以制造和生產冶金、礦山設備為主的三級廠礦。由于長期受傳統經濟模式的束縛,企業內部機制不活,產品科技含量不高,人員機構臃腫,經營生產從2001年開始連年虧損。
經過多方努力,2005年華中重機成功改制為一家國家參股、多元投資的公司。如何將華中重機這座大船駛離傾覆的險地?以易良杰為首的華中重機一班人很快建立了以科技創新為依托,以開發高新技術產品為突破口,實施產品結構調整的經營思路和經營方針。通過引進和開發高新技術革新產品,對傳統產品附以新的技術含量,達到提升產品檔次、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的目的。
華中重機公司聘請了數十名大專院校專家為技術顧問,通過聯合開發、合作攻關、專家培訓等多種方式,與國內外知名高校、高新設備制造商和擁有成功生產經驗的廠家進行合作。公司先后與英國WA公司合作開發明弧焊,與德國西馬克公司合作開發表面熱噴涂技術,與華工合作開發激光系列產品,與美國美卓礦機合作開發球團上廣泛使用的高性能耐磨耐熱件產品,與清華紫光合作生產渣漿泵等高新技術產品。這些都為華中重機擺脫困境,重現企業活力帶來了契機。
2006年以來,該公司共完成大小設計項目170余項,獨立設計完成了蕪湖干燥機、承德扇形段電磁攪拌夾送輥、鄂州500萬噸球團回轉窯支撐裝置、軋板矯直機前輥組等大型項目。公司產品逐步形成了以滑動水口為代表的連鑄水口系列;以各類天車走行輪為代表的輪子系列;以熱軋空實芯輥為代表的輸送輥系列;以大型筒體為代表的燒結混合機系列;以美卓專利技術為代表的耐磨耐熱系列等十大系列1500余個品種。
今年,華中重機人進一步求實創新,繼公司球團機械成功出口印度,開創了該公司將耐磨耐熱產品打入國際市場的先河后,公司開發設計的鏈篦機也獲得國家專利。同時,公司還將工作重心放在產業結構的進一步調整上。目前除了與德國合作引進TSP項目外,公司與開圣公司合作開礦、與吳城鋼鐵公司合作辦廠、與武鋼防城港鋼廠配套項目等都在籌劃之中。
走在綠色掩映下的廠區,就能感受到技術創新給華中重機帶來的勃勃生機。據介紹,今天元至9月,公司銷售收入突破億元大關,上繳利稅1000余萬元,創歷史最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