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彧
1月15日發布的《第二次全國地理標志調研報告》顯示,全國地理標志數量已達到1949個,產值超過8300億元,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該報告是由北京中郡世紀地理標志研究所地理標志綜合評價課題組在第一次(2005年)全國地理標志調研的基礎上做出的。
“地理標志不僅是一種新型知識產權,是產品品質特征和信譽的標志,也是現階段具有中國三農權益的載體,是區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區域文化和區域形象的代表符號,是國際經貿中國別權益的體現。”中郡世紀地理標志研究所所長劉福剛在發布報告時說。
報告顯示,地理標志產品數量94%以上是涉農產品,地理標志是一個三農權益顯著的知識產權。我國已經注冊批準地理標志數量在100個以上的省份有4個,分別是山東省、浙江省、四川省和福建省,其中最多的是山東省,有178個,占調研總數的9.13%。地理標志產值達1230.87億元,占總量的14.69%。
劉福剛對本報記者說,地理標志價值具有綜合性,與地理標志的區域性、長久性和群體性相關聯。其綜合價值包含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和人文價值等。經濟價值只是地理標志綜合價值中非常容易比較的顯現部分。
依據地理標志綜合價值評價結果,該報告還揭曉了全國300個最具綜合價值地理標志(全國300大地理標志)名單,其中全國十大地理標志依次是陜西蘋果、醴陵瓷器、貴州茅臺酒、五糧液酒、瀏陽花炮、景德鎮瓷器、煙臺蘋果、淄博陶瓷、龍井茶、安溪鐵觀音。同時貴州茅臺酒等18個地理標志被評價為全國第一批地理標志綜合價值指數五星級地理標志(最中國地理標志)。
報告還指出,雖然我國地理標志的保護體系正逐步完善,但是地理標志的綜合價值還沒有得到發揮,仍然存在“注而不用、用而不管、管而不暢”、“大而不強、小而不精”和“公地悲劇”等現象,并存在“誠信危機”。地理標志在農業部、質檢總局和商標局不同部門申請注冊時,名稱不夠規范,申請主體不統一,難免發生利益沖突,不利于地理標志保護與發展。
“最近出現的昌黎葡萄酒造假問題影響到了整個昌黎葡萄酒產業的健康發展。保護與發展地理標志刻不容緩。”劉福剛對本報記者說。
地理標志保護與發展涉及到諸多利益方,為此該報告建議,應“建立法律保護、政府推動和市場發展等三大機制,并處理好十大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