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社記者楊曉東
“請問,您了解組織機構代碼的作用嗎?”6月23日上午,陽光明媚,在省質量監督局行政服務大廳,記者隨機向一位前來辦理代碼證的人詢問道,“呃?……這個還不太清楚!好像沒有什么特別的意義吧?”
其實,看似無意義的一組組數字和一本本普普通通的代碼證,支撐起來的卻是一座龐大的信息大廈,也是一座待開掘的、巨大的“富礦金山”。
法人“身份證”
組織機構代碼是根據國家強制性標準GB11714-——1997編制,賦予我國每個依法成立的組織機構在全國范圍內唯一的、始終不變的法定代碼標識,相當于單位的“身份證”號。這個法人“身份證”號承載了30余項機構基礎信息(單位名稱、地址、代碼號、經營范圍、法人代表、注冊資金、成立時間等),通過計算機網絡匯總成中央、省兩級數據庫,正是這個龐大的信息數據庫,為政府各有關部門提供信息查詢、比對、統計等服務,促進了政府工作效率的提高。
組織機構代碼標識制度始于我國改革開放初期。從1989年開始代碼頒證工作,經過20多年的努力,組織機構代碼已在稅務、銀行、公安、法院、檢察院、財政、人事勞動、社會保障、國有資產管理、統計、海關、外貿和交通等30余個領域和部門廣泛應用,成為每個組織機構在社會交往、開展商務活動所必需的身份證明。
2011年8月18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王岐山在貴陽市政務服務大廳質監辦證窗口視察時指出:“數字化是現代化的前提,別看這么一個組織機構代碼,它非常重要,將來管理、監督都要靠它來實現現代化。”代碼作為組織機構實名制制度,是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的基礎。她是各個組織機構身份的始終的唯一標示、識別信息,不論組織機構如何搬遷、更名、重組、改制,其代碼號始終不變。正是代碼的這種特性,在政府各個部門建立其管理對象的誠信記錄時,把代碼作為管理對象的身份識別特征,避免記錄對象的混淆、錯誤和遺漏。
組織機構的發展變化情況與國家和地方經濟發展緊密相關。舉例來說,2012年河南省GDP29810.14億元,同比增長10.1%。省代碼中心數據顯示,2012年河南省實際新增各類組織機構98988家(按新賦代碼號統計,另外注銷及遷出省外30917家),發展趨勢良好,其中鄭州新增25904家,占全省新增總數的26.2%,洛陽新增9093家,占全省新增數的9.2%,開封、平頂山等地也都保持了較高增長勢頭。以制造業為例,2012年河南省制造業企業總數達到110333家,同比增長3902家,居行業類第二位,占各行業組織機構總數的16.2%,增加的主要是食品類加工、建材、家具等類別。
目前,河南省已有30多個部門在應用代碼成果。如河南省國稅局通過代碼數據庫提供的機構信息,2011年上半年新增國稅納稅戶7200余家,加強了稅源管理,堵塞了漏洞,同比增加稅收169億元;在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時,有關方面利用省代碼中心提供的組織機構信息索引,分片包干,按圖索驥,很快就查清全省經濟的底數,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人民法院在案件執行中,利用代碼數據庫載明的企業內部的隸屬關系、法人代表資產信息,提高了案件執行的成功率;此外,代碼機構還經常為紀檢、衛生、公安、統計、住房公積金管理、消防等部門提供批量數據,有力地支持了這些部門的工作。
因此,代碼制度被專家稱為推動我國現代化管理的加速引擎。
信息大廈的“基石”
一個孤立的信息點,一組孤立的數據,反映出來的信息是非常有限的,只有打通“信息的孤島”,將分散的信息點和數據點串聯成一個個信息網和數據庫,用整體和全局的高度,才能編織屬于我們每個個體特有的記憶網,建立信息點之間的聯系。
正是基于這種理念,以組織機構代碼數據庫為支撐的代碼信息共享平臺才顯得意義非凡。今年3月10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中提到:“加強基礎性制度建設。要建立以公民身份證號碼和組織機構代碼為基礎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等制度,從制度上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并為預防和懲治腐敗夯實基礎。”雖只有短短兩句話,但其中的現實意義卻十分重大。
2012年5月5日,國家發改委在其官方網站上發布的《“十二五”國家政務信息化工程建設規劃》指出,為深化國家基礎信息資源開發利用,重點建設人口信息資源庫、法人單位信息資源庫、空間地理信息資源庫、宏觀經濟信息資源庫、文化信息資源庫。
其中的法人單位信息資源庫建設目標是:初步實現相關部門法人單位信息資源的實時共享,為企業技術創新、產品質量保障、中小企業發展、勞動就業需求、行政資源配置、產業經濟安全、社會事業發展、市場開放競爭、社會信用體系等的監測分析和評價決策提供信息支持,提高管理、服務和決策水平。建設內容是:建設和完善以法人組織機構代碼為標識的機關法人、事業法人、企業法人、社團法人及其他依法成立的各類機構單位基礎信息庫。以法人單位基礎信息為基準,建立信息共享和校核機制,充分利用經濟普查信息,逐步建設法人信用、固定資產投資、產業結構、就業規模、生產經營、稅源稅收、法人業務范圍等方面的業務信息庫。
代碼數據庫已成為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代碼數據庫擁有的海量級數據和強大的統計檢索功能,可以檢索到一個法人名下的所有實體、某個道路兩旁的所有單位、某個行業或某個經濟類別的全部機構等,對許多部門、單位都有重要價值。國家代碼管理中心與中國測繪研究院合作,制作國民經濟主要行業、企業分布地圖,為國家宏觀調控、宏觀決策提供信息支持。
正是基于這種理念,代碼中心把一個個的機構代碼匯集起來,組建成立了機構信息共享平臺。它已成為社會保障、企業誠信、電子政務、電子商務等重要基礎信息資源,為國民經濟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基礎保證。
可待開掘的“富礦金山”
代碼信息共享平臺,有非常顯著的特點,比如信息量大、隨時更新、檢索功能強大,能夠提供模糊、精確、高級、統計四種檢索方式。檢索內容含蓋機構基礎信息、GIS系統(組織機構在電子地圖中的位置)、生產企業產品信息(產品名稱、執行標準、圖片、許可認證、稅務登記號等)。特別是統計功能,平臺提供了多種檢索方法,如按地區檢索,能宏觀反映一個地區的產業結構;按經濟行業檢索,能反映全省或某個地區各個行業的機構數量;按法人代表檢索,能查出其名下所有機構;按主管部門檢索,能反映一個主管部門所屬的全部機構;按機構類型檢索,能反映全省或某個地區的機關、事業、企業等數量。此外,還支持按機構成立時間、人數、經營范圍(職能)等統計檢索方法。
河南省代碼中心主任唐朝偉介紹說:“河南省的組織機構代碼共享平臺是河南經濟社會發展的縮影,前景廣闊,意義重大,是社會各屆了解全省機構信息的快捷途徑,對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提高宏觀決策水平有重要意義。”
以質檢工作為例,該平臺就相當于企業的檔案庫,可以統計出企業底數、分布、結構,確立質量監督抽查基數、抽查對象、抽查重點,以及為執法打假、許可證管理、計量標準化管理、質量分析等提供數據支持。就紀委、法院、檢察院辦理案件而言,可以方便、快捷地查詢案件當事人組織機構的基本信息,有助于查找相關線索、推進職務犯罪案件偵辦效率和案件執行成功率,節約辦案成本。曾經有一位知名的國足球員被有關部門調查時,發現其名下有11家公司,就是利用代碼信息平臺提供的線索。以住建部門為例,通過共享平臺可以及時了解有關單位設立情況,與住房公積金管理系統記載繳存單位信息數據進行比對分析,對未辦理住房公積金繳存登記的單位,依法開展行政執法工作,發現單位登記信息不一致的可以及時查明情況,促進住房公積金應繳盡繳目標的實現。對于廣大企業而言,該平臺是開展市場調查、挖掘潛在客戶、掌握合作伙伴情況的便捷途徑,同時,也是企業展示和推銷自己企業和產品的平臺。組織機構數量、產業結構狀況、重點企業數量等與經濟實力成正比。各級政府通過共享平臺,不僅可以宏觀了解本地區的社會經濟結構,而且可以與其他城市進行對比研究,從中得到有益的啟發。
前兩年太湖藍藻污染調查,相關部門一改過去單靠實地調查的做法,而是利用代碼數據庫機構信息與空間地圖疊加,使整個太湖流域的各級規模的化工企業分布一目了然,為有關部門治理太湖藍藻污染提供了重要參考,也是對傳統行政模式變革的一次有益嘗試。
當你接近了代碼,才能理解國家設立代碼制度的高瞻遠矚。一位為這項事業傾注心血和汗水的“代碼人”,用一首詩抒發對代碼的熱愛:
一組神奇的號碼,
把零散組合排列;
唯一不變的品格,
銘刻著身份的永恒;
猶如大海,
珍藏著數不盡的珍珠;
任人采擷,
成就你展翅的夢想!
滄海行舟憑借力,平川策馬好爭先。“充分發揮代碼共享平臺的權威性、全面性,讓其更好地服務于中原經濟區建設和社會經濟發展,是我們每一個質監人的責任!”省質監局局長李智民說。
信息化的時代,誰占有的信息資源多,誰就能夠獲得成功。國家有關部門正在著手開展法人信息庫建設、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的前期設計,代碼資源的有效開發利用,必將成為現代化管理的堅強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