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標識云標簽打印平臺:大數據時代下的新勢力
——訪北京科創京成條碼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葉向東
本刊記者鄭昱
物聯網和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對于數據采集與應用的需求越來越迫切。標識作為物品編碼的數據載體,在數據傳輸、交換和管理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專業標識的標準化快捷應用正是物聯網應用的前提和基礎。
去年十月,中國自動識別產業在物聯網大數據時代下的創新標志——中國自動識別標識技術與應用聯盟(以下簡稱標識聯盟)成立,北京科創京成條碼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創京成)作為標識聯盟主席,將集業界企業優勢資源和實力,為各行業用戶提供標識技術優質服務。為此,本刊記者近期采訪了科創京成董事長葉向東。
《中國自動識別技術》雜志記者(以下簡稱記者):“e標識云標簽打印平臺”是在一個什么背景下應運而生的?
北京科創京成條碼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葉向東(以下簡稱葉向東):在傳統的標識制作過程中,需要購買專業的標識編輯軟件、購買打印輸出設備,還要有專門的人員編輯維護標簽格式和數據,并進行標識的打印輸出管理。企業要為此投入很高的成本,而且存在著人員更換等風險。為了解決企業面臨的標識管理問題,科創京成在積累了20多年經驗的基礎上將標識編輯輸出技術與網絡和云計算技術結合起來,建立了“e標識云標簽打印平臺(以下簡稱e標識平臺)”,為物聯網時代大數據的標識輸出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工具和服務平臺。
對標識產業來說,搭建基于云端的標識技術服務平臺,創新一種新的服務模式,將使標識產業增加新的增值服務,強化以用戶服務為核心的經營理念,推進標準化標識、拓展市場應用、創造大好機遇。
記者:“e標識平臺”,一種新型的標簽服務網站具有哪些功能?與傳統的標識管理相比,具有哪些優勢?
葉向東:“e標識平臺”作為新型的標簽服務網站,擁有豐富而強大的在線功能。首先是在線標簽編輯打印功能,用戶可以在網站上通過標簽編輯工具編輯標簽格式,并保存在云端服務器上。用戶可以方便地編輯調整標簽格式,并可連接本地用戶數據庫,實現可變數據標簽打印輸出。系統支持多種用戶輸出設備,包括專用的條碼打印機和普通的激光、噴墨等打印機。與傳統標識管理不同,用戶標簽格式保存在“e標識平臺”的云端服務器上,只要登錄到e標識網站,就可對已經編輯好的標簽格式進行修改、打印等操作。用戶還可以在網站上分享自己的標簽格式,例如用戶可以將自己企業統一標準的標簽格式在平臺上進行分享,這樣供應商就可以登錄到e標識網站,通過獲取分享的標簽格式來打印出符合企業標準的標簽。當然,e標識提供完善的安全認證機制,保證這種標簽格式的分享可以在用戶指定的范圍內進行。
用戶標簽格式編輯完成后,需要通過打印設備打印輸出。“e標識平臺”可以支持專業的標簽打印機,也可以支持激光、噴墨打印機等普通辦公打印設備。對于大量的復雜的標簽,如果企業沒有能力自己打印輸出,還可以通過“e標識平臺”提供的加盟服務商獲取到本地化的標簽輸出服務。通過“e標識平臺”提供的加盟服務商信息,用戶還可以選擇本地化的服務商提供個性化的標識服務,包括標簽打印輸出、耗材供應以及其它相關技術支持服務。e標識網站為用戶提供經驗豐富的本地服務商的聯系方式,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供應商來提供專業的服務。對于大量的標簽輸出,也可以委托本地服務商代加工。
同時,“e標識平臺”是表示聯盟“合作互補”的一個集中體現,是發揮“智慧和力量”的承載平臺。通過“e標識平臺”,調動聯盟成員企業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優勢,更加有效地交流、實現資源共享,促進合作。
記者:根據不同的用戶需求,“e標識平臺”在具體操作上哪些模式?提供哪些服務?
葉向東:為了滿足多種不同用戶的需求,“e標識平臺”提供了多種靈活的授權模式。傳統用戶如果實現標簽編輯打印功能,需要購買專用的軟件,軟件成本較高,且一般只能在特定的設備上使用。“e標識平臺”提供按年付費的模式,以遠低于傳統的打印軟件的價格提供標識編輯打印服務。對于企業應用,e標識更提供面向企業集團用戶的批量授權方案,滿足企業對于標簽管理的特殊需求。e標識網站為企業用戶提供完善的標識管理工具,用戶不但可以編輯打印標簽,還可以發布標簽格式,以便于與企業相關的供應商等一起方便地制作合格的產品標簽。e標識亦可根據企業特別的需求定制標簽管理系統,讓企業的標簽管理在自己專屬的系統中得以實現。
“e標識平臺”除了提供標識管理服務以外,還提供耗材和設備維修服務,有不干膠標簽、碳帶等耗材信息供用戶選擇。同時,“e標識平臺”的知識庫提供了豐富的服務指南,幫助用戶選擇最適合的耗材。對于設備故障,用戶也可以在“e標識平臺”上查找相應的故障信息和解決辦法,亦可直接聯系加盟服務商,獲取專業的服務。
“e標識平臺”除了提供標識相關的在線服務以外,還提供如條碼掃描設備、打印設備以及系統集成等多項延展服務。e標識網站和加盟合作伙伴可提供多種條碼打印、識讀設備以及配套的應用服務,提供面向諸多行業的成熟解決方案和標準化的應用系統,快速、低成本地實現用戶需求。?《中國自識別技術》2014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