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說,盡管最近在防治結核方面取得了進展,但2005年該病仍造成880萬新病例和160萬例死亡。如不進行治療,三分之二的痰涂陽性病例將在5至8年內死亡,多數在感染之后18個月之內死亡。
根據題為“全球結核控制投資的經濟效益”的一項研究,在22個高負擔國家中,結核死亡和結核控制效益造成最大經濟影響的國家是中國和印度,收入增長和相對較高的結核死亡人數相結合產生顯著的經濟影響。
該項研究由世界銀行代表控制結核伙伴關系委托開展并得到比爾和梅林達?蓋茨基金會的資助,引起了要求在世界范圍內加大結核控制力度的國際衛生和開發機構以及研究團體和民間社會團體的極大關注。該病是成人的主要傳染病殺手,僅次于艾滋病毒/艾滋病。
“報告著手研究結核控制的經濟效益是否高于成本。結果是可能效益規模巨大,”聯合國秘書長控制結核特使JorgeSampaio博士(原葡萄牙總統)說。
該項研究對非洲的意義
據該項研究說,如果沒有世衛組織控制結核戰略規定的有效結核治療,2006至2015年南撒哈拉非洲結核相關死亡(包括合并感染艾滋病毒)的經濟費用為5190億美元。但是,如果南撒哈拉非洲的這些國家遵照到2015年按1990年的數據使患病率和死亡率減少一半的全球計劃向結核患者提供此類治療,各國的經濟收益可超過成本的9倍。控制結核伙伴關系制定的控制結核全球計劃2015年之前每年用于結核診斷和治療的費用在非洲為20億美元,在全世界為50-60億美元。
“防治結核已有令人信服的理由,因為結核造成巨大的人間痛苦。現在,有可靠的跡象說明投資于實現與結核相關的千年發展目標具有重大經濟效益,這是進一步的推動力,”世衛組織總干事陳馮富珍博士說。
在非洲之外,加強結核治療也具有經濟意義。該項研究發現,在今后10年內收入增長預測較高而艾滋病毒合并感染負擔較低的國家,例如中國和印度,經濟回報甚至會更高。
結核加劇貧窮
據這項新的研究說,通過造成就業年齡組成人患病或死亡,結核對人民的收入及國家經濟產生巨大費用。例如,贊比亞種植玉米和棉花的小型農場主中的成人死亡使作物產量下降約15%。兒童也易患結核,該病可迫使他們輟學,從而使他們未來的就業前景受到限制。
“這項重要的新研究向我們表明,為什么結核控制是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持續發展的一項明智的投資,”曾任世衛組織助理總干事和博茨瓦納衛生部長的世界銀行人類發展問題副行長JoyPhumaphi說。
“控制結核的經濟理由使政府和捐助者更加應當大幅降低結核患病率和死亡人數,以便為處于結核產生的疾病和死亡嚴重風險中的人們提高健康和收入水平。”
Phumaphi說世界銀行將加強對結核控制的支持,并同時繼續與東歐、中亞和南亞各國合作。在非洲,她說世行將采取更加積極主動的措施以資助國家帶頭作出努力,利用現有渠道、全部門的規劃、艾滋病毒和結核綜合控制規劃以及多部門的行動。
前景
這項研究呼吁迫切地加快全球結核控制,因為存在以下多種因素:結核對患者、其家庭和政府預算造成的巨大負擔;在過去10多年中,東歐和中亞結核病例的急劇增多;以及耐多藥結核和廣泛耐藥結核的出現。東歐和中亞的結核病人患耐多藥結核的可能性比世界上其它區域的結核病人高10倍,而且多達15%的新病例是耐多藥結核病例。報告說,耐多藥結核的威脅突出地說明迫切需要所有受結核影響的國家以及各衛生和開發機構努力爭取盡可能充分采用控制結核全球計劃;該計劃要求受結核嚴重影響的國家和各捐助者共同投資。
“該報告應當使各國清醒地看到,迫切需要對控制結核給予更堅定的財政承諾,”抗艾滋病、結核和瘧疾全球基金執行主任MichelKazatchkine說。“有效的結核控制對感染結核的成百萬人的生命和社區整體具有積極的影響,而且可減輕國家經濟承受的疾病負擔。
結核負擔沉重的22個國家為:阿富汗、孟加拉國、巴西、柬埔寨、中國、剛果民主共和國、埃塞俄比亞、印度、印度尼西亞、肯尼亞、莫桑比克、緬甸、尼日利亞、巴基斯坦、菲律賓、俄羅斯聯邦、南非、泰國、烏干達、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越南和津巴布韋。
控制結核全球計劃由控制結核伙伴關系在2006年1月啟動,提出了一個路線圖,在今后10年期間治療5000萬結核患者并使300萬兼患結核和人類免疫缺陷感染的患者接受抗逆轉錄病毒治療,從而拯救約1400萬人的生命。其目的是到2015年使結核患病率和死亡人數與1990年的水平相比減少一半。
控制結核伙伴關系由瑞士日內瓦的世衛組織主持,是500多個國際組織、國家、公立和私立部門捐助者以及非政府組織和政府組織組成的網絡,一起開展工作以消滅結核。
控制結核戰略由世衛組織在2006年啟動,包括如下優先事項:
開展高質DOTS推廣和強化工作(控制結核的DOTS措施強調以細菌學為基礎得到病人支持的病例發現和標準化治療、有效的藥物供應以及監測和評價);應對結核/艾滋病毒、耐多藥結核及其它挑戰;促進加強衛生系統;使所有保健提供者參與;提高結核患者和社區的能力;以及實施和促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