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層推進農產品類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一些思考
西安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灞橋分局 趙山甲
2016年底,筆者參加了陜西省質監局舉辦的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工作培訓會。通過現場聽課和閱讀會議資料,對全省的地標產品保護工作有了一些宏觀的認識。結合多年在基層從事地標產品保護工作的感受和經驗,自己對在基層推動地標產品保護工作,有了一些粗淺的認識和建議。
一、分層定責,各部門做好相應層級的工作
在基層推動地標產品保護過程中,常遇到一個尷尬的情景:向政府、企業及市場介紹了半天的“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別人仍是茫然不知就里,只有提到是由國家質檢總局批準的,才能贏得對方的認可和支持。基于對“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認識的不足,基層質監部門在爭取地方政府扶持資金、推動專用標志使用、開展市場推廣等方面,往往進展緩慢。各種推廣活動中,也常不加區分的宣傳獲批地標產品數量、目錄等。就筆者觀察,這樣的宣傳在擴大產品知名度方面,作用并不明顯。質監部門如何更好的服務于地標產品發展,筆者認為,關鍵是根據各級部門掌握資源的不同,分層定責,充分發揮在各自層級中的作用。具體而言:
一是明確不同層級的宣傳重點。省、市質監部門資源豐富,聯系的傳媒平臺往往可輻射一市一省乃至數市數省,應重點宣傳什么是“地理標志產品”,如果大家連這個品牌都不知道,那么宣傳多少產品獲得這個品牌的影響力也會十分有限。基層分縣則應深入挖掘地標產品的內涵,重點宣傳我們是地標產品。這樣相互促進,更有利于地標產品知名度的提升。
二是合理確定不同層級的工作重點。基層從事地標產品保護的人員,往往還同時承擔標準化、認證、行政執法等工作,在人員和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不能合理下達保護工作任務,將不可避免的出現保護工作流于形式的問題。同時,基層質監部門貼近地標產品,在深度發掘方面有優勢。因此若能控制目標任務數量,根據各區縣實際劃分不同的工作重點,由每個區縣重點完成一項任務,則基層部門可以集中精力做強一個產品。雖然工作有偏差,但在一市一省范圍內則可能是均衡的。在地標產品保護中,取長補短不可行,揚長避短是正道。
二、以質為本,深度發掘筑精品
要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通過撒胡椒面兒似的均勻使力,是不可能的。正確的策略應是集中精力打造一款“爆款”產品,再由此拓展帶動其他的產品。在地標產品保護中,我們也應該遵循這條路線。筆者通過收集整理,得出以下一組耐人尋味的數字:截至2016年12月30日,陜西省共有64個產品被批準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8個產品有獲準使用專用標志的企業,153家單位獲準使用專用標志。其中使用專用標志超過10家的產品有5個,超過20家的產品只有1個。這就是說,在申報成功后的品牌運營和深度挖掘上,我們還是有許多工作可以去做的。
在地標產品的運營上,我們應定位于出精品,使之真正帶動一個產業的發展,而不只滿足于通過評審。在基層人員有限的情況下,更應該集中資源做好一個產品。同時,集中精力深度挖掘運營,能使大家認識到質監部門確實是在扶持一個產業發展,而不只是到處去“取牌子”,可以為質監事業的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
三、乘風借力,利用好現有電商平臺
近年來,電子商務蓬勃發展,較之傳統的展銷會、博覽會,電商平臺因其受眾面廣泛,在品牌推廣方面優勢巨大,許多名優產品通過電商平臺,猶如插上翅膀,飛向四面八方。地標產品同樣可以在電商平臺上乘風借力。以筆者所在地的地標產品“灞橋櫻桃”為例,據陜西省統計局調查,2016年灞橋區通過順豐優選、淘寶、京東等網絡平臺開展櫻桃網絡銷售的共有600余家,櫻桃線上網絡銷售約715噸。在推動地標產品線上銷售,實施“互聯網+地標產品”的戰略時,不應刻意建立新的、專門的網絡平臺,防止因平臺本身的推廣而虛耗資源和精力。工作重點應放在與成熟網絡平臺的合作方面,由省、市質監部門牽線、各分縣局配合,推進地標產品生產者與電商平臺的對接協調,探索擴大地標產品知名度及銷售范圍的新形式、新方法。
四、靈活調整,推動品牌建設與地標保護的融合
專設的地標產品激勵機制不多見,但不少地方省、市、區三級名牌獎勵機制卻已經穩定運行多年。因此,我們應該推動地標產品與名牌產品的融合,提高產品知名度的同時,還可以獲得實際的物質獎勵,將對激勵其他地標產品生產者提質增效,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領作用。但現實情況不容樂觀,如截止2016年底,西安市共有地理標志產品10個,西安名牌產品368個,其中只有2個產品既是地標產品又是西安名牌產品。在推進融合方面,筆者認為最關鍵的問題是在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土地缺乏充分流轉的情況下,地標產品生產者主體分散、管理松懈、規模較小,在產值、管理、記錄等方面達不到名牌評審中要求。要解決好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分清不同生產主體的特點,精準施策。就筆者觀察,地標產品生產主體大致可分為農業企業、專業合作社或協會、散戶:農業企業管理較規范,產品質量更穩定,可以成規模供貨;不少專業合作社或協會對成員管控能力較差,很難穩定提供質量一直的產品;散戶種植者數量巨大,但普遍規模小、管理差。我們應將品牌培育的重點放在農業企業上,幫助企業完善管理制度,推進標準化生產,并在產值標準上略微向下浮動,力爭每個地標產品都有1家企業獲得名牌,以便更好的發揮引領示范作用。
五、因地制宜,分類推進地標產品標準化
實施標準化生產,是穩定農產品質量,提升農產品商品化的重要抓手。但對地標產品而言,悠久的栽培歷史,是評審地標產品的重要指標之一,加之農業又是一個周期比較長的產業,這也就意味著,在獲批的地標產品保護區范圍內,會有大面積的難以按照新制定的標準化栽培規程安排生產的樹木,而且他們還可能是生產產品的主體。那么我們應如何推動地標產品的標準化呢?我們的經驗是一方面加強對新建、改建園子的標準化栽培規程的指導,使之按照標準化的方式生產。另一方面,對老舊園子,要加強安全標準的推廣,使產品安全質量得到保障。
六、嚴格分級,推動產品流向各細分市場
近年來,政府大力推動的供給側改革。在地標產品保護方面,我們認為,就是要推動生產者實施產品分級。以前,不少經營者把產品混在一起,以好帶差,把銷量提了上去。這樣的方式現在已經很難推動銷量和收入的持續增長了。不同的消費者,引起消費能力、個人偏好等的不同,對產品的需求也是多層次的。質監部門推進地標產品的供給側改革,其中一項便應是嚴格推行產品分級標準,引導銷售者篩選出不同產品以適應細分市場的需求。
七、適度從嚴,控制好專用標志的使用
《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工作細則》第二十二條規定,專用標志的標示方法有:加貼、吊掛和直接印刷。結合工作經驗,筆者認為專用標志使用初期,應盡量推廣使用加貼或吊掛的方式。一方面便于控制專用標志的形制,防止分散印刷過程中的隨意變形,使消費者難以區分什么才是正宗的標志。另一方面便于控制專用標志使用量,防止未取得專用標志使用資質的組織或個人,隨意印刷使用,以致假冒橫行,擾亂市場,使地標產品在沒有完全做起來之前,先亂掉了。
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是質監部門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抓手。只有立足實際、穩扎穩打,結合標準化、名牌、認證等工作協調推進,才能取得實效,為質監部門贏得尊重和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