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5.1億美元大禮包助出口企業海外“掘金”
——廈門檢驗檢疫局原產地簽證“放管服”改革見成效
自2013年8月國家質檢總局推動自貿協定原產地簽證“放管服”改革四年來,廈門檢驗檢疫局共簽發自貿協定原產地證書28萬份,貨值逾100億美元,出口企業因此減免關稅5.1億美元。同時,該局還執行免收出口企業簽證費用,為企業節省近3200萬元。海外關稅優惠加國內減免收費,原產地證書成為助力企業擴大出口的“掘金”利器。
為支持企業用好用足優惠原產地政策,享受自貿協定關稅減免待遇,擴大出口,廈門檢驗檢疫局持續推進“放管服”工作改革,落實質檢總局減免收費政策,切實為企業減負增效。
持續放,簡政放權見實效
自2013年8月起,廈門檢驗檢疫局在轄區內推行產地證無紙化簽證模式,依托信息化技術手段在全轄區推行全流程無紙化辦證,原產地申領企業從備案、證書申請到貨物調查等各個環節均可在網上辦理,輕松實現“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的“數據代跑腿”模式。2015年4月,該局繼續放寬對產地證申請人的限制,在不違背自貿協定的基礎上,以促進貿易為原則,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積極辦理原產地證書。同時,取消原有的屬地限制,實行通報通簽的一體化簽證模式,企業可自由選擇簽證地點。2017年7月,該局與廈門市商務部門實現了“信息共享、備案互認”,全面實現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與原產地證申領企業備案“兩證合一”。持續的簡政放權一步步放開對企業的制度束縛,有效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
有效管,“中國制造”錯不了
原產地簽證是自貿協定的主要實施手段,簽證機關必須依托國家公信力,依照原產地規則,對出口貨物進行原產地判定。只有管住“中國制造”的身份,確保出口產品符合原產地標準,產品才能享受海外關稅減免。該局簽證機構靈活運用原產地規則,在嚴格遵守各自由貿易協定的基礎上,對符合原產地標準的產品及時出證;對有疑義的產品,深入鉆研、充分利用規則允許,引導企業通過優化工序、降低進口原材料使用比例等方式,使其產品真正獲得中國原產資格,確保“中國制造”身份。另外,通過“以案說法”,利用原產地判定案例上報和指導答復程序,規范和統一轄區簽證機構對原產地規則的具體應用,助推“中國制造”走出國門。
用心“扶”,檢企合力促外貿
把扶植企業發展作為服務目標。成立自貿協定工作組,積極跟蹤協定簽署和實施情況,開展“一企一策”政策宣講和案例剖析等幫扶活動;參與部門聯合宣貫,共同協商建立協作機制;“大小兼扶”,引導企業了解、參與自貿協定,掌握簽證主動權。在落實國務院“千企幫扶”計劃中,選取了7家福建省百強企業和廈門地區重點培育企業作為核心幫扶對象,指定專人負責,為企業量身定制幫扶方案,幫助企業實現原產地簽證“增十,破壁,減負”;在開展“深挖潛,零突破”活動中,重點幫扶“小微”企業,實現優惠原產地簽證“零突破”,并對已出運貨物,簽發“補發”證書;借助廈門“單一窗口”建設契機,增強簽證系統服務功能,優化原產地免費申報端,為企業再增便利。
在四年的“放管服”改革中,閩廈檢企合力,不斷提高出口產品“應享盡享”關稅減免待遇,全力支持和擴大海峽西岸經濟區外貿出口。(蘇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