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記者從廈門檢驗檢疫局獲悉,自2017年3月15日全面開展口岸檢疫處理前置以來,4-8月廈門口岸碼頭檢疫處理直卸量由2016年的1061標箱增長到2017年的23719自然箱,同比增長2135.5%;減少的吊柜數由2016年的2122自然箱增長到2017年的47438自然箱,同比增長2135.5%。日均減少吊柜數310個,每柜可減少碼頭兩次吊箱操作,檢疫通關時間可縮短兩至三個工作日。
據工作人員介紹,創新口岸檢疫處理前置模式,能進一步縮短口岸檢疫通關時限,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提前申報艙單,貨物信息早掌握。以國際通行艙單數據項為基礎,對原有艙單系統進行升級優化,全面覆蓋原始艙單、二程艙單等物流信息,實現啟運地、經停地、目的地全程掌控。船代在船舶到港前提前申報艙單,檢疫處理系統以艙單信息為基礎,自動判斷集裝箱貨物是否需要檢疫處理,并將檢疫處理指令發送給碼頭和衛生處理單位。
其次,一次吊箱到位,檢疫處理早開展。碼頭根據接收到的檢疫處理指令,在船舶到港卸貨時,直接將需要檢疫處理的集裝箱貨物吊箱至檢疫處理區域,免去碼頭內部反復吊柜操作,節約碼頭場位。收到碼頭反饋的移箱到位信息后,衛生處理單位無需等待貨主報檢即可提前進行檢疫處理,將整個檢疫處理過程前置,大幅縮短檢疫通關時間。
最后,系統互聯互通,報檢通關早放行。以電子閘口系統為基礎,實現檢驗檢疫機構檢疫處理系統、碼頭內部運營系統、衛生處理單位業務系統互聯互通,讓衛生處理指令、移箱到位指令、衛生處理結果反饋、放行指令等均通過電子閘口系統實時接收、實時傳輸,實現報檢、通關、放行全流程無紙化。經前置檢疫處理完畢的入境集裝箱貨物,在完成口岸報檢手續后,若未被抽中查驗的,貨主無需等待,即可向碼頭辦理相關提離手續,真正實現放行零時差。(杜鵑 鄭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