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檢驗檢疫局工作人員對一批來自越南的巴沙魚進行了查驗,現場發現該批貨物未按要求加貼合格的中英文內簽,檢驗檢疫人員遂按規定要求進口企業對貨物進行整改,整改合格后方可進入國內市場。
近年來,巴沙魚以肉質細膩、營養豐富,且無肌間小刺而廣受食客喜愛。說起巴沙魚,就不得不提到另一種聞名遐邇的魚類——龍利魚,也就是俗稱的鰨目魚。從外形上看,經去皮、脫骨加工之后的巴沙魚和龍利魚外觀形態、肉質顏色都非常相似,容易讓人混淆,還會產生巴沙魚就是龍利魚的錯覺,另外因巴沙魚和龍利魚兩者市場售價相差近10倍,甚至有些不法商家掛龍利魚之名,售巴沙魚之實,從中獲取差價,消費者在選購時需特別注意甄別。
據天津檢驗檢疫工作人員介紹,龍利魚是一種暖溫性近海大型底層魚類,刺少肉多、營養豐富,幾乎沒有任何魚腥味,歷來為中國沿海廣大消費者待客的上等佳品。因自然資源量少,大規模商業化養殖仍屬于新興階段,目前市場價格昂貴。
而巴沙魚是淡水魚,鯰魚的一種,越南等亞洲國家重要的養殖魚種,越南音譯為“卡巴沙”(CABaSa),意思是“三塊脂肪魚”,因為該魚在生長過程中,腹腔內積累有三塊較大的油脂,約占體重的58%,價格比較便宜。
明明是兩種魚,卻常出現以龍利魚之名,買巴沙魚之身的現象,消費者表示很迷茫。區分兩者的方法難道只能看價格?其實還有一種方法就是看魚身,巴沙魚制成魚柳后明顯很厚,而龍利魚相對較薄。其實都是好魚,但是吃要吃個明白。
另外,從天津檢驗檢疫部門獲悉,2017年天津口岸進口龍利魚0.5萬噸,同比增長64%;巴沙魚進口量約為1.2萬噸,同比增長41%。兩者進口量都處于快速增長的狀態。(潘超 通訊員:霍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