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漳州檢驗檢疫局創新“三互模式”,打通“科代室”模式下業務科室現場查驗與實驗室檢驗檢疫鑒定相互融合的關鍵節點,強化業務培訓及崗位練兵,培養“一專多能”現場查驗和實驗室鑒定人才,切實提升進口把關效能。
一是開展教學互動。2013年以來,漳州局率先廈門檢區各分支機構設立口岸辦事處植檢實驗室,口岸查驗崗位新進人員分批次派往廈門局技術中心實驗室開展脫崗培訓,截至目前已完成人員培訓4人/次;組織與漳州局本部實驗室的定期培訓交流。2017年新增高級檢疫簽證官1名,現場查驗資質人員2名,口岸現有高級檢疫簽證官2名,均為博士學歷;查驗資質人員4名,均為碩士學歷。口岸動植檢隊伍能力建設不斷提升。
二是發揮優勢互補。充分發揮在崗人員專業優勢,組織針對原木、油菜籽、大豆、豌豆、玉米等進境大宗散貨錨地登輪聯合查驗和雜草、蠹蟲、螨類實驗室集中鑒定。2017年共截獲活體檢疫性有害生物24種,197種次,非檢疫性有害生物146種、2367種次,確保國門生物安全。口岸實驗室全年新增雜草標本23件,現有昆蟲標本總量達67種241件、雜草標本113種462件,實驗室檢疫鑒定水平和教學屬性進一步提高。
三是確保信息互通。加強流程監控管理,將“科代室”串聯報檢環節效能最大化,利用QQ、微信等平臺確保檢務受理、科室查驗、實驗鑒定與出證放行等各個環節信息透明、暢通。口岸入境貨物船到即報,確定貨證齊全后立即開展錨地檢疫等現場工作,同時將原木樹皮涉及的線蟲常規,真菌常規,昆蟲常規在口岸實驗室完成,縮短送樣鑒定時間近10天。
該局2017年順利完成進境木材121萬立方,油菜籽31萬噸,糧谷29.2萬噸,原糖11.8萬噸。貨物總值達4.62億美元,同比增長4%,有力服務口岸發展再上新臺階。(邵金誠 通訊員:吳藝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