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進士孟郊,46歲金榜題名,郁結的悶氣從此煙消云散。他策馬奔馳于春花爛漫的長安街道,并以“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觀盡長安花”來抒發了自己神采飛揚的得意之態。如今,在江西省瑞金市,俗稱“馬蹄”的“瑞金荸薺”成功注冊為地理標志商標,當地農民正在致富路上策馬奔馳,其得意之情亦如當年的孟郊,正所謂——
春風得意“馬蹄”疾 一路歡歌走四方
春節過后,江西省瑞金市的天氣由寒變暖,燦爛的陽光照射著田間地頭和大街小巷的每一個角落。而該市葉坪鄉朱坊村村民朱小東,其臉上的笑容比這陽光還燦爛。2月20日,他在葉坪景區附近擺了一個地攤,不到2個小時,1000多公斤荸薺便被南來北往的游客搶購一空,每公斤的價格還比往年高出1元多。他明顯感覺到,“瑞金荸薺”注冊為地理標志商標后,名氣大了,價格高了,銷路好了。他說,他今年要將剩下的2畝多稻田改種荸薺,收成一定比種水稻好。
其實,不僅僅是朱小東,瑞金很多種植荸薺的農戶都有同樣的感受。擴大荸薺種植面積正成為瑞金產業結構變化的一大趨勢。這是當地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部門推進商標富農戰略后出現的喜人景象。
瑞金是舉世聞名的紅色故都,共和國搖籃。該市山多地廣,農業人口約占總人口的90%。荸薺(馬蹄)是當地的一項傳統產業,全市種植面積高達3萬多畝,年產量至少在6000萬公斤以上。
瑞金荸薺,俗稱馬蹄,又稱地栗。因它形如馬蹄,又像栗子,還在泥中結果,因此得名。由于獨特的地理環境所致,瑞金荸薺自古具有肉質潔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等特點。它既可作為水果,又可算作蔬菜,自古還有地下雪梨的美譽,是大眾喜愛的時令之品。
然而,隨著農藥、化肥的濫用,當地土壤逐漸出現板結和沙化等現象。瑞金荸薺獨有的品質也有逐漸退化的趨勢,并由此導致產量下降,產業萎縮的跡象。
對此,當地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高度重視。該局以荸薺、淮山、咸鴨蛋為突破口,對當地具有地理標志特征的產品資源進行調查,大力宣傳地理標志商標對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性,指導他們改良土壤結構,減少對農田的環境污染,以此維持獨特的農產品品質。同時推動當地政府出臺了商標富農的政策措施,政府不僅撥付5萬元至10萬元不等的申報工作經費,還對成功注冊地理標志商標的,每件給予10萬元的獎勵。
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部門的辛勤努力,換來了當地農民的一張張笑臉。“不用繳錢納稅,每年有些補助,注冊商標還能拿到獎勵,這樣的好事自古以來還是第一次”。談起商標富農的政策措施,瑞金市荸薺產業技術協會會長朱敏感到異常興奮。他說他要將政府獎勵的10萬元用于當地荸薺產業的發展和“瑞金荸薺”商標的維護管理。
該市葉坪鄉的朱坊村被稱為瑞金的“荸薺村”,幾乎每家每戶都種荸薺,少的一兩畝,多的三四畝。全村荸薺種植面積600畝左右,按畝產2000公斤計算,每年的產量基本上在120萬公斤左右徘徊。過去,盡管 “名氣”還算大,但因為沒有商標,市場上的產品魚龍混雜,價格上不去,除去農業投資,銷售收入只能貼補家用。如今有了注冊商標,會昌、石城、寧都、贛州等周邊縣市,以及福建和廣東的部分地區也來瑞金販運,價格上漲明顯,農民覺得前景好,種植荸薺的積極性也更高了。有關人士估計,今年該村的種植面積至少在900畝以上。
“我爺爺手上就開始種荸薺,每年都會種一點,關鍵是這里的土質好,耕層松軟,底土堅實,所以品質也好。”談起荸薺種植,今年53歲的朱福慶如數家珍。他說,他家前年和去年的荸薺種植面積都一樣,產量也差不多,但今年的收入卻高了很多。他扳著指頭算了一筆賬:我一年的荸薺產量在6000公斤左右,但今年的價格平均每公斤高出1.5元左右,光是價差就多拿了9000多元。他正準備將他大哥家的3畝承包地也轉包過來種上荸薺。
如今,瑞金荸薺,正在當地農民的致富路上疾風勁走,一路歡歌。 (劉志捷 鐘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