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戰略如何落地生根?蓬萊的做法是,推動三次產業融合發展,構建鄉村產業體系,把產業發展落實到農民增收上來——
標準化托起蓬萊鄉村振興夢
“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統籌謀劃,科學推進。
近年來,山東省蓬萊市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緊緊圍繞發展現代農業、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要求,立足“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之一和“中國葡萄酒名城”的優勢,把葡萄與葡萄酒產業作為“百年立市”產業培育,以標準化葡萄基地建設引領產業發展,從基地規劃到葡萄種植,從品種選育到質量管理,創造出一套獨具特色的“標準模式”,提高農民在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中的收益,農業“傳統版”不斷升級為“現代版”。
它帶給蓬萊的,不僅是城市品牌的提升,更多的是財政增收、企業增效、農民致富、鄉村振興、經濟和社會全面和諧、又好又快發展的多贏格局。蓬萊產區先后榮獲“國家農業(葡萄栽培)標準化示范區”、“全國優質葡萄生產基地”、“中國釀酒葡萄之鄉”、“中國葡萄酒名城”等國字號招牌,并于2018年剛獲得“海岸葡萄酒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目前正在創建“全國海岸葡萄酒產業知名品牌示范區”,被業內專家稱為“中國葡萄種植業劃時代的轉變”。
“合作社+”模式,農民增收有保障
入夏以來,蓬萊市大柳行鎮的張裕葡萄種植基地一派繁忙景象,工人們在承包戶的組織指導下,忙著給葡萄掐須、灌溉、除草。“現在村民每年除了自己務農,還能在葡萄園工作,再加上土地流轉的錢,讓這片荒地生金,越來越多的村民從中獲益。”日前,大柳行鎮上陳家村村書記陳洪偉站在2600畝標準化葡萄種植基地前說。
“現在流轉土地的農戶每年可獲得每畝400—500元的租金補貼,到葡萄園工作3個月左右能拿到1萬多元的‘工資’,再加上其它時間的務工或務農,實際上有三份收入來源。”基地的技術顧問梁海忠介紹,公司為葡萄園提供灌溉、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和資金技術支持,承包戶和工人只需按照規定任務標準完成葡萄管理即可。
“參與管理葡萄園的大多是40公里以內60歲以上的農民,這個群體外出務工能力弱,平時在家賦閑,到葡萄基地工作除活動身體外,還能得到一筆可觀的收入。”大柳行鎮副鎮長衛兆慶說。該葡萄種植基地帶動周邊村莊1000多剩余勞動力就業增收,最忙的時期每天500-600人同時勞作。
目前,像這樣的標準化優質釀酒葡萄基地,在蓬萊已經達到8萬畝,其中優質示范園面積占20% ,配套釀酒葡萄基地的企業有20多家,多數采用“公司+農戶”的經營管理模式,帶動近百個村的3萬多農民脫貧致富。標準化葡萄種植著實讓蓬萊農民實現了鄉村振興之夢。
隨著葡萄酒產業不斷發展壯大,蓬萊在科學規劃基礎上,將標準化領域進一步拓展,創新推行“公司+合作社+農戶”、“合作社+企業”等優勢互補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大大降低了葡萄市場價格波動的風險,極大提高了農民收入的穩定性。同時,聘請專家成立標準化種植專家委員會,隨時為基地提供專業指導,幫助葡萄種植企業排憂解難。
標準化模式,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在南王山谷君頂酒莊葡萄生產基地,成排的葡萄整齊劃一。以石柱為樁,樁間種植6至7株葡萄,每株葡萄都有一個主干兩個臂,葡萄就掛在兩個臂萌發的新梢上。“這就是標準化種植,行距兩米,株距一米,可以更好地通風采光。看似產量降低,但葡萄品質高,產出效益是以往兩倍還多。”基地經理王坤介紹。
種植嚴卡“標準”,苗木選擇更是如此。緊緊圍繞區域特點,蓬萊突出選用抗逆性強、生命周期長的優質脫毒嫁接苗,從根本上保證葡萄質量。積極與法國波爾多、德國國家葡萄種植和釀造研究所等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先后引進40個優質品種、70個品系和11個砧木品種,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在此基礎上,根據國內先進技術標準,結合法國、意大利等國產業發展規范,立足當地特點,質量監管部門先后制定了《蓬萊市釀酒葡萄種植技術標準》、《釀酒葡萄栽培技術規范》等標準,從改變種植方式入手,積極倡導葡萄種植由小行距、大密度轉變為大行距、中密度,由扇形架式轉變為干型架式,大多新建基地畝株數控制在350株左右,葡萄的采光、通風條件得到極大提高。同時,嚴格控制采摘時間和產量,有效保證葡萄質量。
為了育出代表蓬萊產區特點、適應性強的優質新品種,實現葡萄種植和生產經濟效益最大化,該市自2013年啟動了《蓬萊產區釀酒葡萄適應性研究》,“我們已對近十年蓬萊的水熱系數、有效積溫、日照時數、降雨量等指標歸納梳理,從風土條件、品種物候期、成熟特性等方面,分析蓬萊產區優勢品種的性狀表現,基本確定了適宜在蓬萊產區種植的品種。”該市適應性研究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目前,該市已在潛力優勢品種發展、釀酒葡萄成熟品質提煉、種植技術研究實踐等方面取得較大突破,研發出葉幕簡化、沼液應用、葡萄保暖等一系列新技術,篩選出赤霞珠、馬瑟蘭、小味兒多、霞多麗、小芒森、貴人香等10余個適應本產區的特色釀酒葡萄品種,重新修訂了《蓬萊產區優質釀酒葡萄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為產業基礎建設提供支撐。
“葡萄酒旅游+”模式,產業融合激發新活力
在國家發改委、國家旅游局關于實施旅游休閑重大工程的指導下,2017年《山東省鄉村旅游提檔升級工作方案》將打造蓬萊葡萄酒古堡集群片區列入100個重點打造的鄉村旅游集群片區名單,對葡萄酒旅游“蓬萊模式”給予了充分肯定,被作為示范項目優先發展。
木蘭溝功能片區作為蓬萊中部“酒、湖、馬”特色資源的核心區域,是蓬萊市實現旅游資源生態化、范圍全域化、業態立體化的重點示范片區,是突破我市旅游發展瓶頸的突破口。該片區的成功打造將有助于葡萄酒文化旅游新業態發展以及葡萄酒文化旅游品牌建設,加速升級養生休閑旅游產業,為蓬萊鄉村振興工程的發展起到示范帶頭作用。
目前,丘山山谷區域內落戶拉菲、蘇各蘭、弘辰百諾、逃牛嶺、仙谷、安諾等酒莊,總投資17億元,酒莊和葡萄園占地面積達5600畝,酒莊葡萄酒產能2000噸,接待量60萬人次,初步形成了國內少有的國際精品酒莊聚集區。目前區域內蘇各蘭和弘辰百諾酒莊立足自身特色,已推出酒莊婚禮、酒莊音樂會、葡萄采摘節、葡萄酒品鑒會等融知識性、參與性、趣味性于一體的葡萄酒主題旅游產品;即將建成的逃牛嶺酒莊將推出高端星級酒店、葡萄酒特色民宿、米其林餐飲等產品;拉菲、仙谷、安諾酒莊正在規劃打造自身的葡萄酒文化旅游品牌產品。
蓬萊市在推進鄉村振興工作中,通過大力實施標準化戰略,催生了集葡萄種植、釀造、加工、采摘、旅游等融合發展的全產業鏈模式。全市已發展標準化釀酒葡萄基地8萬畝,葡萄酒生產企業56家,葡萄酒年生產能力14萬千升,已落戶特色酒莊33個,葡萄酒產業綜合收入45億元,實現了從葡萄酒產區、葡萄酒莊集群到精品葡萄酒莊聚集區的躍升,帶動農戶3萬人,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2萬元,農戶的身份實現了由“農民”到“工人”的轉變,葡萄與葡萄酒產業成為蓬萊市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之一。(韓玉彬 宋英琿 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