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山東濟南萊蕪有一個美麗的小山村臥云鋪,這里有傳說中被稱為姜子牙封神之地的‘霹靂尖’,山下不遠有一個只有三人的市場監管所——茶業口市場監管所。
“都說無限風光在險峰,很多人感覺茶業口鎮是窮鄉僻壤,但在我看來卻是塊‘風水寶地’,不僅有美麗的傳說,更有實實在在地好產業,‘茶業櫻桃’、花椒都是鎮上有名氣的農特產!服務好這里的老百姓,監管好鎮上的市場主體,是我們的本分,也是我最開心、最欣慰的事情。”講到茶業口鎮的市場監管工作時,所長王新利這樣說。
——“喜歡這份工作,也就不覺得苦了”
茶業口鎮有市場主體2238家,其中企業233家,個體工商戶185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47家。茶業口市場監管所只有3名工作人員。“小馬拉大車”。面對每天多頭緒的工作,在3名工作人員身上卻絲毫感受不到畏難抱怨的情緒,相反,從他們洋溢的微笑中,我們看到的是飽滿的精神和高漲的工作熱情。
3個人中,年齡最小的是薛瑩,小薛是95年的女孩,她每天從家往返單位需要花費接近5個小時,當談到奔波的辛苦時,薛瑩卻淡然一笑,她說:“喜歡這份工作,也就不覺得苦了,特別是在每次幫助老百姓解決完一個難題后,都會感覺自己辛苦一點是值得的。”
“我們所長整天忙前忙后,去年,我們的辦公樓下雨天漏雨,是王新利所長自掏腰包買的防漏材料自己動手修房頂。還有副所長王云,做完心臟搭橋手術,很快又回到工作崗位,我們所人少,他怕耽誤工作。比起他們,我這點苦又算什么呢。”薛瑩接著說。
干凈整潔的辦公環境,整齊分類的檔案櫥柜,還有那陽光照射下格外艷麗的盆栽小花,雖然再樸實不過,但透過這些細節,無不都讓人清晰感受到這個小所的人在用心、用情呵護一種如家的溫暖。
——“人少事多,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所里現在承擔著工商、質監、食藥、物價、鹽業、知識產權、行政審批8個方面職能,可干活的人就我們3個,梳理出工作的輕重緩急,合理規劃好一天的時間,是我們每天上班前必做的功課。” 王新利一邊掰著手指細數著工作,一邊說。每天的時間不夠用,是他對工作最大的感觸。
“如果我需要外出開會,那這一天就沒辦法進行執法檢查嘍!因為還要留個人在所里值班。” 王新利打趣的說。“所以,外出執法檢查的時間最珍貴,只有經常去鎮上的市場主體那看看、轉轉,做到心中有數,才能安心。特別是受疫情影響,許多個體工商戶生意不好干,多了解一些他們的難處,幫扶他們復工復產,也是我們每次外出執法為自己設定的重點工作。”
“還要時常提醒業戶把經營中風險高的點管控好,如易腐爛、保質期短的食品要定期自查,過期貨品及時下架,業戶們自律意識增強了,我們的監管工作也就輕松多了。”王新利道出自己工作中的心得。
雖然是人少事多,但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理清思路、踏踏實實一步步走,就不會把自己弄的焦頭爛額。這就是茶業口市場監管所的“工作經”。
——“餐飲食品安全是‘隱形名片’,體現著市場監管水平”
五六月份,茶業口鎮舉辦了第十三屆萊蕪櫻桃文化旅游節,其中包括櫻桃樹王評選、櫻桃產業發展論壇、種植技能培訓班、書記帶貨直播等活動,可熱鬧呢。”王新利接著說。“央視《地理中國》專門播出過一期介紹臥云鋪村的節目,去年,還有攝制組到臥云鋪取景拍攝電視劇,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觀光旅游。”
注重生態環保,發展鄉村旅游,全方位多角度向外界展示茶業口鎮獨具特色的自然、旅游、文化資源,進一步提高茶業口鎮知名度,促進農民增收,助力脫貧攻堅,助推鄉村振興,是茶業口鎮目前正全力打造的發展方向。
“發展旅游業,抓好餐飲業的食品安全是關鍵。3年前,鎮上的餐飲業戶不到20家,隨著鄉村旅游越來越紅火,現在鎮上已有約50家餐飲店,在我看來,餐飲業食品安全是茶業口鎮的‘隱形名片’,也體現著市場監管部門的監管水平。”王新利說著自己對食品安全的看法。
在日常的食品安全檢查過程中,“先看后廚”是王新利一大工作“法寶”,后廚的干凈衛生程度直接反映出菜品是否安全放心。不僅如此,查進口來源、進貨發票,對校園周邊進行重點監管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茶業口鎮餐飲點的豬肉都是定點屠宰,就是為了確保肉質新鮮、安全食用。”王新利自信地說。
同時,市場監管人員還在檢查過程中加強食品安全宣傳工作,增強周圍群眾的食品安全意識,從而倒逼餐飲經營者落實主體責任,保障好“舌尖上的安全”。“辦法看上去有點‘笨’,但‘土藥方’往往在基層最管用。”王新利笑著說。
——“投訴的群眾也都是街坊鄰里,我們要做好‘和事佬’”
“疫情防控期間,茶業口鎮老百姓最關心的兩個字就是‘口罩’。因為口罩的價格問題,一天最多時能接八九個投訴。” 副所長王云說。
面對較為集中的投訴情況,茶業口市場監管所并不是簡單機械的解決處理。工作人員先是去鎮上的各大藥店了解口罩價格行情,并對涉事藥店口罩的進貨單進行仔細查驗。“口罩生產原料價格上漲,進貨價格也就有所上漲,經營業戶也是很無奈。”王云回憶著當時檢查時的情景說。“考慮到投訴的群眾也都是街坊鄰里,我們要做好‘和事佬’,請經營者和消費者坐下來,一方面給大家公示一下商家進貨憑證,另一方面亮明哄抬物價的處罰標準,整個過程陽光透明,投訴解決的十分圓滿。”王云欣慰地說。
“無論是經營者還是消費者,大家都是老百姓,加上處在疫情期間,群眾的心情也都有波動,作為監管人員,我們更要妥善處理好投訴問題,不能再激化矛盾啊”這是王新利的心里話,也是茶業口市場監管所對群眾的樸實承諾。
——“只講政策、講好處可不夠,辦理服務也要跟得上”
為了幫助更多村民實現增收致富,形成“抱團取暖”。茶業口市場監管所積極向村民宣傳國家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優惠政策,耐心講解設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對農村、農業、農民長遠發展的好處。目前,茶業口鎮已有147家農民專業合作社。
“只是講政策、講好處可不夠,辦理流程中的服務也要跟得上。”王新利說。年前,鎮上的村民老楊和幾個農戶在好政策的宣傳倡導下,決定設立一家花椒種植專業合作社。但當聽說需要準備至少5位成員的身份證和戶口本復印件、土地流轉合同、經營場所證明等一系列設立登記提交文件時,沒等工作人員告知完,老楊就有了“打退堂鼓”的想法。
看到面露難色的老楊,王新利忙上前安撫他,并承諾工作人員會手把手全程幫助他們完成設立登記,不久,濟南市萊蕪雪野旅游區曉梅花椒種植專業合作社正式成立。
“今年的花椒快要成熟了,過些日子,咱去看看楊大哥他們的合作社吧,問問大家還有啥困難需要咱們幫忙,再就是為鎮上櫻桃申請國家地理標志提供相關政策辦理支持的工作也別耽誤了,這可是助力全鎮經濟發展的大事兒。”王新利轉過頭對王云說。簡單的言語之間,我們看到了茶業口市場監管所“店小二”式的服務干勁兒。
茶業口鎮的古村落中,有一種當地獨特的建筑形式,稱為“拐彎抹角”,目的是盡可能利用空間,最大限度方便路人通行,當地人稱之謂“上不讓天,下不讓地,中間讓和氣”。建筑反映出人與人之間互敬互讓、和諧共處的理念。而這種樸素的理念,似乎早已融入茶業口鎮的民風民情之中。“這里的風景好,百姓樸實,民風也好,能為鎮上的經濟發展出份力,維護好市場秩序,讓這里的居民吃的放心、生活的安心,就是我們茶業口市場監管人的初心和使命。”王新利說。
(文/胡藝萌 圖/亓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