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近日,廣東省人民政府發布《關于2019年度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質量工作考核結果的通報》,東莞市連續三次獲得最高等級A級。
完善質量強市發展格局,鞏固區域互補和產業配套優勢。
完善質量強鎮、強業、強企發展格局,努力實現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的最佳組合聯動,推動港澳現代服務業與東莞先進制造業的融合發展。聯合東莞理工學院編寫松山湖智能裝備、大嶺山家具、大朗毛織等產業集群質量狀況調研報告,探索高質量發展路徑。與茶山共創“廣東省食品安全示范鎮”,打造“中國食品名鎮”升級版。推動東城、虎門、沙田等實施質量提升工程,由各鎮街每年投入200萬元財政資金,提升區域產品質量整體水平。成立一批集群發展促進機構,引導各鎮街(園區)打破同質競爭、重復建設的制約,選定重點培育的產業集群方向構建差異化布局。設立專項資金,扶持建成1個國家級、11個省級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各鎮街(園區)之間形成產業和空間共建共享、協同互補的良好態勢。
提升質量安全監管效能,打造更加優越的市場競爭環境。
建設監管數據匯聚基礎平臺,歸集41個部門520個目錄1706萬條涉企數據,11個部門開展信用聯合獎懲試點,及時向公眾傳遞質量守信和失信信息,對質量監管領域“紅黑名單”實行一網通查、應查必查、獎懲到位。建立案件協查、線索交接、重點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直通車等制度,嚴厲打擊質量違法行為,有力規范市場生產經營秩序。全面實施“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實現跨部門聯合抽查全流程信息化,有效保障質量安全。2019年工業產品、食品、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抽檢合格率分別為94.39%、97.76%、94.74%、98.25%、98.82%。完善消費糾紛異地處理機制,2019年處理投訴舉報4.11萬宗,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4678.65萬元。
加強質量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更加有力的產業發展質量支撐。
東莞市財政累計投入近7億元,以服務產業集群發展為導向,優化NQI統籌建設布局。長安的模具國檢中心是廣東首個省、市、鎮投入財政資金建設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為模具產業提供產品測試、品牌培育、人才培養、技術攻關等“一站式”服務;石碣與東莞市質檢中心共建的電子信息配件省級質檢站,實現“品質石碣”電子信息產品“當地生產、當地測試”;虎門牽手中紡聯設立檢測中心,助力打造千億級服裝服飾產業集群;松山湖以華為作為龍頭的智能移動終端產業鏈,建設和引進近70家檢測認證機構,保障了產品質量提升和交貨周期縮短;UL在美國以外的第一批電線電纜標準工作組落戶虎門線纜協會;橫瀝成立全省地級市首個標準化展示平臺—東莞市標準產業融合促進中心,支持產業集群搶占市場話語權。
健全質量品牌方陣,擴大東莞制造的市場影響力和認可度。
完善政府質量獎評審政策,增設10個市政府質量獎提名獎,將中國質量獎、中國質量獎提名獎、省政府質量獎獲獎企業納入市財政獎勵范圍,分別對應資助300萬元、150萬元、100萬元,該項目資助金額為全省最高。在全省率先納入市人社局職業技能培訓認證項目并獲得補貼,鼓勵企業培育更多高水平質量人才。舉辦“東莞品牌走進鎮街”系列活動,引導各鎮街(園區)制定配套質量品牌扶持政策,吸引優質企業、品牌集聚。目前,全市培育出“清溪光電通訊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建設示范區”、“長安五金模具全國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虎門服裝全國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清溪玩具及嬰童用品國家級出口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等多個區域質量品牌,擁有省政府質量獎企業4家、市政府質量獎企業14家、市政府質量獎鼓勵獎企業19家、中國馳名商標77件、注冊商標337395件、馬德里國際商標注冊639件,形成了區域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三位一體的東莞市制造業質量品牌方陣。
擴展優質公共服務供給,提升群眾滿意度和獲得感。
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取消醫用耗材加成,降低944項檢查治療價格,通過第四次國家衛生城市復審,被確定為國家第二批安寧療護試點城市,“全面優化政策環境 促進社會辦醫發展”當選“廣東醫改十大創新典型”。全力打造人才之都,實施“十百千萬百萬”人才工程,在東莞理工學院開設質量管理工程本科專業,建成LED、模具2個智能制造領域職教集團,推動78.3萬人提升學歷技能素質。強化商改先行地示范作用,建成全省進駐事項最多、綜合窗集成最高的市民服務中心,全省首創聯通全市的“云叫號”系統,全國首創“銀政通”一體機,開辦企業便利度連續3年全省第1。全面發展文化旅游體育事業,打造出讀書節、音樂劇節、文化年歷、“暢游東莞?四季如歌”等活動品牌,AAAA級旅游景區數量位列全省第3。在全省率先開展市民運動會,覆蓋人群超20萬,承辦第17屆亞洲馬拉松,包攬2019賽季CBA、WCBA總冠軍,體育名城城市名片進一步擦亮。(供稿:廣東省東莞市市場監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