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新聞網訊(張律 記者曹吉根) 經過半年多來的集中攻堅,浙江省政府數字化轉型11個標志性項目之一——食品安全綜合治理數字化協同應用(以下簡稱“協同應用”)9月29日正式上線運行。這是全國首個食安綜合治理數字化協同應用。
記者從當天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該協同應用全面整合原有系統、聯通“信息孤島”,通過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AI識別等新技術提升監管能力和監管效率,首批共建設有特殊食品風險智控、食用農產品風險智控、食品冷鏈風險智控、陽光廚房、農村家宴風險智控、校園食品安全智治、網絡訂餐“以網管網”等12個食品場景以及嬰幼兒配方乳粉區塊鏈追溯應用。通過集成創新,所有功能和場景都集中在“浙里辦”和“浙政釘”兩個APP端口輸出,企業群眾可以在一個端口辦事查詢、執法人員可使用一個系統監管執法。截至目前,已實現浙江省食藥安委主要成員單位、長三角地區、各地市等不同層面的數據對接和共享,共歸集1482張表單、8.7億條數據。
“系統有一項應用叫‘重點風險企業清單’,近日我們通過大數據分析排查,自動生成明確了食用農產品中生物及其毒素、豆芽和韭菜等人為添加、瓶桶裝飲用水等飲品中銅假單胞等生物及毒素這前三位風險,并立即將其作為監督抽檢重點。”浙江省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協同應用建設主要聚焦“風險分析”、“物聯感知”、“溯源倒查”3個方面,著力實現監管精準化、遠程化和智慧化。僅“風險分析”一項,系統通過多環節、多部門食品安全風險數據建模,形成了一圖、一指數、一清單,可幫助公眾、政府、監管部門準確掌握各層面食品安全狀況,促進監管部門精準監管。
其中,“一圖”即區域風險五色圖,通過綠、藍、黃、橙、紅五色分別呈現5個食品安全風險等級,可以直觀體現全省各市、縣(市、區)食品安全風險整體情況;“一指數”即全國首創的食品安全風險指數,主要可綜合風險來源、風險波及范圍等一系列相關數據,直觀展示34大類食品品種風險信息,幫助了解不同時期食品品種的風險趨勢變化;“一清單”即重點風險企業清單,相關監管部門可以直觀看到省內各地重點風險企業名單,確定監管重點、提高監管靶向性。
浙江省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得益于物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浙江省在校園食品、冷鏈食品、大型餐飲、網絡訂餐單位、特殊食品企業等高風險單位大力推廣普及攝像頭、溫濕度監測儀等物聯感知設備,結合協同應用系統功能,可利用AI自動抓拍技術,對廚師未戴帽子,工作場所內抽煙、玩手機等違規操作進行自動巡檢抓拍、現場預警,并將抓拍結果及時推送給企業負責人,由企業確認并落實整改,在線反饋整改情況。目前全省已有陽光廚房接入主體17735家,AI接入主體3416家,物聯設備接入2966家,試運行期間累計抓拍違規行為16.1萬余次。
記者獲悉,此次系統應用建設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建設了“浙冷鏈”、食用農產品風險智控、食鹽智控和嬰配奶粉區塊鏈追溯等場景,使食品追溯更為精準,并為全國追溯體系建設提供了浙江方案。如“浙冷鏈”上線以來已覆蓋全省11160家重點企業,累計賦碼142萬個,實現了問題冷鏈食品的即報即排和精準定位。對于食品農產品的追溯,系統創新開發了綠色、黃色、紅色的食用農產品“三色碼”,實現了食用農產品準入準出的有效銜接。通過區塊鏈等技術實現嬰幼兒配方乳粉的區塊鏈追溯,確保企業相關追溯信息真實、可靠、不可篡改,截至目前試點企業共入庫掃碼33.7萬罐,出庫掃碼15.4萬罐。
為了解決以往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渠道分散、群眾查詢困難的問題,協同應用對全省食品安全各類許可、抽檢、監管信息進行歸集,協同應用面向社會公眾的移動端訪問入口以“浙食安”的形式集成在“浙里辦”APP中,這使企業、群眾可通過浙江政務服務網或“浙里辦”APP,實行“全程網辦”。同時,還設置互動和辟謠板塊,幫助實現食品安全社會共治。
下一步,浙江省市場監管局將持續迭代升級協同應用,根據監管實際需要和企業、群眾實際需求進一步擴充應用場景,提升監管效能、方便企業辦事、服務社會大眾,將該協同應用打造成為全國食品安全治理的“標桿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