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2267號(科學技術類116號)提案答復的函
悅仲林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加強質量認證體系建設,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提案》收悉,市場監管總局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應急管理部,現就有關情況答復如下:
一、質量認證體系建設基本情況
(一)質量認證概況。
質量認證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質量管理、提高市場效率的基礎性制度,是國際通行的質量管理手段和貿易便利化工具,是國家質量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本質屬性是“傳遞信任,服務發展”,具有市場化和國際化的典型特征,被稱為質量管理的“體檢證”、市場經濟的“信用證”、國際貿易的“通行證”。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質量認證工作作出重要論述和重要批示,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一系列決策部署,先后出臺《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中發〔2018〕24號)、《國務院關于加強質量認證體系建設 促進全面質量管理的意見》(國發〔2018〕3號)等重要文件。市場監管總局會同各部門積極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圍繞“市場化、國際化、專業化、集約化、規范化”,全面優化質量認證服務供給,著力提升質量認證工作水平,為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加強市場監管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二)我國質量認證體系建設現狀。
根據國際通行規則和我國發展實際,認監委構建了與國際全面接軌的質量認證體系,全方位服務國家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有目共矚的積極作用。
1. 法律體系。建立了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以下簡稱《認證認可條例》)為核心的法律法規體系,目前已有19部法律、17部行政法規、14部規章明確寫入認證認可的條款。
2. 制度體系。依據國際規則和國情實際,建立了強制性與自愿性相結合的認證制度,以及認證機構審批、強制性認證實施機構指定、認證人員注冊制度等管理制度,全面涵蓋了質量認證活動。目前,強制性產品認證共覆蓋17大類103種產品,自愿性認證共包括產品、服務、管理體系3大類49項小類。
3. 組織體系。按照“統一管理,共同實施”原則,建立了以市場監管總局(認監委)作為主管部門、相關部門和單位組成的部際聯席會議作為議事協調機構、全國各地市場監管部門作為執法監督主體、認證認可檢驗檢測機構作為實施主體的組織機構體系。
4. 監管體系。建立了“法律規范、行政監管、認可約束、行業自律、社會監督”五位一體的監管體系,對認證機構、認可機構、檢驗檢測機構實行準入管理和事中事后監管。
5. 標準體系。將36項合格評定國際標準全部等同轉換為國家標準,已發布69項國家標準、165項行業標準,統一規范了評價依據。
6. 國際合作互認體系。共加入21個認證認可國際組織,對外簽署14份多邊互認協議和123份雙邊合作互認安排。此外,我國已與“一帶一路”沿線3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雙邊合作關系,為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了便利化安排。
二、重點工作開展情況
(一)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激發認證市場活力。
一是完善認證機構資質審批制度。市場監管總局積極落實國務院“證照分離”改革精神,在全國自貿試驗區范圍內取消從事強制性產品認證活動檢查機構指定的審批制度,根據風險等級對認證機構審批事項分別實行告知承諾、優化準入服務的分類管理,審批時限平均由法定的45個工作日壓縮到17個工作日。
二是深化強制性產品認證制度改革。緊扣強制性產品認證“保底線”本質屬性,堅持以問題為導向,按照必要性和最小化的原則,完善強制性產品認證(CCC認證)制度。2018—2019年分四批將62種產品調出目錄范圍,減少證書11.2萬張;在CCC認證實施中引入生產企業“自我聲明”評價方式,目前共有19種產品由原來的第三方認證轉為自我聲明,減少證書21萬張。有序推進生產許可證轉CCC認證相關工作。
三是組織推動我國食品農產品認證制度重構工作。開展我國食品農產品認證制度的梳理研究工作,完成《中國食品農產品認證制度比較分析與發展建議研究報告》,研究提出了食品農產品認證體系重構工作方案,啟動了對現行食品農產品認證制度的規整工作,整合、調整、修訂現有認證制度;在不同認證制度之間,探索建立基于模塊化組合的智能認證模式。
(二)提升認證服務供給水平,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是推行高端品質認證,促進產品和服務提質升級。在食品農產品領域推行有機產品、良好農業規范(GAP)、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HACCP)等認證,在消費品領域推行家電優品、智能家電、高清數字電視等認證,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在裝備制造領域推行城市軌道交通裝備、交通一卡通等認證,累計頒發高端品質產品認證證書1200多張;在服務業推行健康服務、養老服務、金融服務等認證,引導產品和服務質量提升,服務認證證書由市場監管總局成立時5000余張快速增長到2萬余張。
二是開展質量管理升級行動,幫助廣大企業加強質量管理。根據航空、鐵路、勘察設計、氣象等不同行業需求,推動建立行業特色的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制度。重點幫扶小微企業提升質量管理水平,對15052家小微企業開展質量專題調研,為9.2萬名企業員工提供質量認證免費培訓,制定16份適用小微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建設指南,幫助其解決質量管理“痛點”問題,相關成果在第16屆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政府專場新聞發布會上作為總局唯一內容專題發布。
三是鼓勵節能環保和綠色有機認證,服務生態文明建設。會同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調整優化節能產品、環境標志產品政府采購執行機制,推動節能環保認證的應用。加快實施統一的綠色產品認證制度,在建材、包裝等行業和浙江省湖州開展綠色產品認證試點工作,頒發首批綠色產品證書。幫助32個貧困地區通過認證拓展有機農產品市場銷路,探索有機認證助力精準脫貧的新機制,相關成果在全國鄉村產業振興推進會上作專題匯報。
四是推進重點領域認證檢測體系建設,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圍繞網絡安全戰略,會同中央網信辦等部門共同推進網絡安全認證檢測體系建設,建立APP(手機移動終端)認證、數據安全管理認證、商用密碼認證制度;圍繞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加快推進北斗導航認證檢測體系建設,組織197家機構參與構建軍民通用檢驗檢測體系;圍繞國家重大活動,提供認證認可服務。制定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強制性認證實施方案,便利展會產品銷售;北京冬奧組委會獲得大型活動可持續管理體系認證,賽事承辦能力得到國際承認。
五是培育區域質量品牌,助推地方經濟轉型升級。積極引導地方通過第三方認證方式,培育“浙江制造”“麗水山耕”“上海品牌”“泰山品質”“蒙字標”等一批區域質量品牌。浙江省成為全國首個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綜合改革試點省,全國各地創建各類質量認證示范區130余處。
六是優化工業產品質量認證發展環境,支持制造業振興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積極推動完善消費品、裝備和原材料等行業分業施策的質量政策環境,結合通信、電子、航空行業特點細化了質量管理體系相關標準。2019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關于促進制造業產品和服務質量提升的實施意見》,從完善標準體系、營造優質優價環境、推動企業加強供應鏈質量管理等方面加強了對國內質量體系能力建設的需求和引導。
七是加強安全生產領域認證工作,強化高危行業安全保障能力。根據《認證認可條例》第七十五條規定,為規范和強化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等高危行業企業安全生產管理,應急管理部(原安監總局)主要開展了兩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健全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創建與評審體系。制定發布《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基本規范》、《非煤礦山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審工作管理辦法》、《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審工作管理辦法》等規范性文件及評審標準,規定了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創建的核心要素和評審單位的條件、評審標準、評審程序等方面的內容,構建了完整的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創建與評審規則體系和工作機制,有力地促進了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和企業安全生產管理規范化,進一步強化了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等高危行業企業的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對于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發生起到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是,科學規范安全評價機構資質審批程序。制定發布《安全評價機構管理規定》、《安全評價檢測檢驗機構管理辦法》、《安全評價通則》等一系列規范安全評價行業標準,從而有效管控安全生產風險、避免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從事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綜合評價的認證機構,經應急管理部推薦,可以取得國務院認證認可監督管理部門確定的認可機構的認可。
八是提升認證從業人員能力素質。市場監管總局探索開展認證人員管理制度改革研究,推動建立認證人員職業資格制度,并督促中國認證認可協會加強人員注冊管理,促進認證人員規范化管理和專業化提升。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將質量意識貫穿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始終,加強職業培訓標準化建設,加大對高危行業安全技能培訓力度,會同應急管理部、煤礦安全監察局等部門印發《關于高危行業領域安全技能提升行動計劃的實施意見》,推動從業人員安全技能大幅度提升。
(三)加大認證市場監管力度,切實維護認證公信力。
一是堅決整治認證亂象。市場監管總局成立之初,就下發《關于加強認證檢測市場監管工作的通知》(國市監認證〔2018〕173號),部署全國市場監管系統集中開展“認證亂象”專項治理,并召開認證亂象整治專題新聞發布會,向社會公布了集中整治成果。這次行動是認證行業近年來首次全覆蓋、多領域的全面整治,起到了顯著的震懾效果,大大提升了社會對認證促進質量提升的信心。
二是開展認證領域失信懲戒。建立失信“黑名單”,將失信認證機構名錄以及相關失信信息統一歸集到市場監管總局“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平臺”。聯合有關部門在金融、稅收、海關等領域實施嚴重違法失信聯合懲戒。依托信息化系統,開展“互聯網+監管”,綜合運用“大數據”手段,提高監管效能。
三是規范出口防疫物資認證秩序。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市場監管總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迅速組織開展防疫用品領域認證活動專項整治暨幫扶行動。整治方面,共出動檢查人員88976人次,發現問題線索1376條,立案調查涉嫌違法案件346起,罰沒款1215余萬元;幫扶方面,先后發布三版“防疫用品國外市場準入信息指南”和具有資質能力的認證機構名錄,幫助企業有效應對國外市場準入要求,促進防疫用品順利出口,維護了國家信譽。
四是加強認證監管能力建設。全面開展認證領域“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提升監管效能;印發《市場監管總局關于加強認證監管工作的通知》(國市監認證〔2018〕102號),進一步明確了各級市場監管部門的認證監管職責、監管機制、監管重點、監管手段,發揮市場監管綜合執法優勢;編制《認證監管培訓教材》,開展網上檢查工作培訓,提升各級認證監管隊伍監管執法能力。
(四)深化國際合作互認,提升我國認證國際影響。
一是雙邊合作機制的領域不斷深化。鞏固中德、中加政府間認證認可合作機制,開展中挪、中新(西蘭)合格評定互認談判,與聯合國亞太經濟社會委員會、意大利農機委員會簽署農機認證合作協議,達成內地與港澳電子電器產品互認共識。
二是多邊合作機制的國際影響持續提升。成功當選國際電工委員會理事局(IEC-CB)、合格評定局(IEC-CAB)成員、可再生能源互認體系(IECRE)副主席等重要職務。參與主辦第83屆IEC大會,舉辦了多場合格評定多雙邊會談以及合格評定國際論壇等中國特色活動,組織了合格評定專題宣傳采訪活動,合格評定作用成為本屆大會的關注熱點。
三是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取得新成果。制定《共同推動認證認可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愿景與行動》三年計劃,與蒙古、吉爾吉斯斯坦、伊朗等國主管部門簽署合作文件,與緬甸、沙特、阿聯酋等國開展合作諒解備忘錄磋商,開展國際交流、培訓、磋商等合作項目10余個。
三、存在的問題及下一步措施
我國質量認證工作在蓬勃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您在提案中反映的我國質量認證社會認可度、公信力不高,質量認證制度體系建設不健全,質量認證監管方式單一、監管內容重復,認證機構能力不強等問題確實客觀存在。市場監管總局和有關部門將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結果導向,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決策,按照《國務院關于加強質量認證體系建設 促進全面質量管理的意見》(國發〔2018〕3號)的總體部署,加快構建“統一管理、共同實施、權威公信、通用互認”的質量認證體系,全面提升我國產品、工程和服務質量。結合您提出的意見建議,重點從以下方面采取措施:
(一)拓展質量認證覆蓋面。針對您提出的“積極引導、擴大認證采信”“加大對企業促進管理提升的正面宣傳”等建議,一是健全質量認證激勵引導機制。推動各部門、各地方完善認證采信政策,鼓勵企業通過認證提升產品質量和品牌信譽,推動在市場采購、行業管理、行政監管、社會治理等領域廣泛采信認證結果。二是加強質量認證宣傳推廣。通過“世界認可日”“有機認證宣傳周”“服務認證體驗周”等載體,面向社會普及質量認證知識,總結推廣質量認證優良實踐經驗,提高社會認知度;同時引導企業端正認證動機,真正通過認證提升管理水平。三是創新質量認證示范推廣工作。支持各部門、各地區建設質量認證示范區(點),實施重點產業質量認證提升工程,引導各類企業提升質量管理水平。
(二)修訂相關法規規章。針對您提出的“部分現行法律法規、政策存在實施落地難”等問題以及“進一步清理、修訂不適宜的法律法規”等建議,加快《認證認可條例》以及《認證機構管理辦法》《強制性產品認證管理規定》等規章的修訂步伐,結合認證機構資質審批按風險等級實行分類管理等改革成果修訂相應條款,對涉及國家安全、高危行業等領域研究完善相應機構準入和資質評價管理制度。
(三)強化認證行業監管。針對您提出的“認證亂象影響認證的社會公信力”“監管方式單一、監管內容重復”等問題以及“做好監管程序的頂層設計,明確各級監管部門職責”“建立行業從業機構的信用管理體系”等建議,一是加強對監管活動的統籌安排,堅持認證監管全國一盤棋,對“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統籌協調、統一策劃,避免重復檢查。二是加快建立認證風險預警和信用監管機制,積極推行“智慧監管”模式,運用大數據技術實現精準監管和快速處置,提升監管效能。三是深化認證人員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建立水平評價類職業資格制度,完善認證人員管理模式。四是加強地方認證監管隊伍能力建設,通過集中培訓、專題研討、執法交流等多種方式,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監管執法技巧、認證標準規則等方面的培訓指導,提升認證監管執法能力。
(四)提升認證機構服務能力。針對您提出的“認證機構能力不強”等問題以及“推進認證行業集約化、專業化發展”等建議,一是優化質量認證服務業發展環境,建立質量認證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引導認證機構專業化集約化發展,提升對實體經濟特別是新興產業的支撐服務能力,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的認證機構品牌,推動質量認證服務業做強做優做大。二是推動認證機構國際化發展,鼓勵國內機構參與認證及合格評定國際合作互認活動,拓展雙多邊合作互認成果的覆蓋面,積極支持國內外機構開展技術交流和業務合作,加快“走出去”步伐,提升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
衷心感謝您對質量認證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市場監管總局
2020年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