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徐步城 肖迎烽 記者 王融國 ) 顛覆小作坊“臟、亂、差”的固有印象,湖南長沙望城區市場監管局(以下簡稱“望城區局”)發揮職能優勢,以合規幫扶、多元共治的“望城模式”,集結特色小作坊打造的“非遺六品”,在經受市場檢驗后,成為“精特優”的代言人。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小作坊與黑作坊劃了等號,臟、亂、差是小作坊撕不掉的標簽。如何破局,是望城區局對小作坊監管工作的重中之重。經過走訪調研,望城區局根據部分小作坊生產工藝有歷史傳承這一特點,制定了合規幫扶、支持“特精優”發展的工作思路。邱氏腐乳是一家有著120多年祖傳制作工藝的小作坊,深受當地百姓的喜愛。然而,在長沙市頒布實施的食品小作坊負面清單中,腐乳類發酵性豆制品被限制生產許可,邱氏腐乳面臨著被取締的窘境。望城區局的監管人員多次到作坊檢查、了解后,指導老板邱舟對加工房、發酵房、包裝房、儲藏室等生產場地進行升級改造,在生產條件和產品質量可控驗收后,審批了作坊生產許可。手續、證照齊全的邱舟在靖港古鎮和銅官草市新開兩家品牌門店。雖然遭遇疫情,邱氏腐乳的生意不降反升,今年已突破200萬元的銷售業績令邱舟喜笑顏開。
望城區是一個物產豐富的魚米之鄉,區內最負盛名的是曾為三湘物資集散的繁榮商埠--靖港古鎮,這個有著千年歷史古鎮上就500多個臨街門店經營著各種傳統美食和手工藝品。然而,今年的疫情,讓這個以旅游帶動銷售的古鎮如重癥患者,大多數小作坊奄奄一息。規范這些前店后廠的小作坊、小店鋪,讓他們盡快復工復產成了望城區局的首要任務。
古鎮上的老店鋪“郭福娭毑小缽子甜酒”遠近聞名,店主周海成和袁輝傳承祖輩的釀造手藝,把一碗鮮甜無比的小缽子甜酒做上了湖南衛視的《天天向上》節目。可年初的疫情讓兩口子關了店門。沒有標準、前店后廠的模式產量低、沒有生產許可證不能上電商平臺等問題在此刻顯得尤為突出。望城區局一方面指導小作坊重新擴建裝修,并在原材料、生產工藝、環境衛生等方面嚴格把控,制定了小缽子甜酒的企業標準,商標包裝標簽都注冊升級,使其順利地拿到了食品小作坊許可證;另一方面,與文旅部門一起協助“郭福娭毑小缽子甜酒”獲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了文旅景區發展配套試點和示范。補齊短板了,為小缽子甜酒增產增收打通了經脈,成了“一缽難求”網紅食品,今年銷售收入竟比去年增長一倍,達到300多萬元。
獲證小作坊產銷兩旺的勢頭在當地引起了巨大反響,望城區局接待相關咨詢就超過200戶。群眾有需求,政府有作為。望城區局印制分發宣傳資料200余冊,技術服務上門指導40余人次,并為小作坊免費檢驗產品60多批次。同時,聯合農業農村、糧食、林業、各街道辦摸排更新食品小作坊底數,全部建檔造冊,開展小作坊專項整治4次,發現問題20多項,勸退停業5家,取締1家,按照“關停勸退一批,提質改造一批,典型示范一批”的思路,積極配合長沙市食品小作坊三年提質工程。目前,全區30家發證小作坊,產品一律定期免費檢測,連進銷臺賬記錄本,也由區局統一印好免費發給企業使用。
扶上馬,送一程。望城區局不把幫扶工作局限在給小作坊發證上面。根據獲證小作坊中幾家獨具特色的百年傳承老店鋪:創辦于1911年的“李氏粉行”、已是第四代傳承人的“彭家老屋梅菜扣肉”、百年歷史的陶蔬戀銅官窯壇子菜、古法制作的黃藥子酒曲,以及小缽子甜酒和邱氏腐乳一起培育成具有示范意義的“望城非遺六品”,引導食品小作坊向“精優特”方向發展。
“生產管理、衛生環境、食品包裝精致精細,傳承傳統工藝,深挖文化內涵,突出品牌特質,打造優質的文旅結合產品,把小作坊培育成特色食品加工小產業,帶動周邊,輻射一片,形成特色食品小產業經濟圈。”望城區市場監管局局長朱飛躍這樣解讀著“精優特”,他告訴記者,要讓小作坊做好做精,離不開有效的監管和有心的服務。“非遺六品”只是望城優秀小作坊的代表,還有包括靖港香干、靖港八大碗、糖油粑粑、米豆腐、香辣魚尾、小麻花小花片等特色優質產品。望城將繼續落實“六穩六保”部署,積極引導地方食品小作坊合規生產合法經營,摸索出一條食品小作坊監管和發展道路,為湘江古鎮群特色文旅金子招牌增光添彩,促進地方食品產業發展和食品安全水平提升。
湖南省食品質量安全技術協會理事長,研究員級高工楊代明認為,食品小作坊是我國傳統文化的載體,是一代代人薪火相傳的遺產,也是現代食品創新的基礎,需要用現代科學技術去研究破解傳統工藝所產生的令人沒齒不忘的口感、風味。食品小作坊是傳統農耕文明的記憶,如何讓它既安全又營養,既衛生又美味,也值得去研究更科學的管理方法。望城區局在食品小作坊的監管上做了有益的探索,給小作坊的發展思路和方向起到了很好的借鑒作用。
(攝影 陳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