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新聞網訊(記者 曹吉根) “現在只得了黃碼,我們感到壓力很大。”浙江海寧某家居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必須積極提高產品質量,盡快達到藍碼和綠碼標準。
該企業負責人提到的黃碼是指企業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等級被列入黃色預警級別。按照浙江省市場監管局首創的“產品分級、企業分類、區域分色”產品質量安全“三分”監管機制予以判定。
12月7日,記者從全省產品質量分級分類監管暨智慧監管機制建設工作推進現場會上獲悉,2019年以來,浙江省市場監管局進一步推進產品質量分級分類監管和智慧監管機制建設,確保產品質量管得嚴、管得密、管得準。目前,全省已在嘉興市、臺州椒江、杭州余杭開展了分級分類監管試點,以互聯網大數據為支撐,選取當地產業相對集中、直接關系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行業,采取因地制宜、突出重點、按類分級、依級監管的原則,集聚產品質量監管資源,形成產品質量閉環監管,有效倒逼生產企業落實產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推進行業優化升級。
差別化監管:制定產品質量“三分”監管標準
浙江制定《產品質量“三分”監管標準規范》,將摸底統計匯總的企業產品,依據產品特點、質量數據(產品質量不合格情況、國內外質量安全風險預警等)、敏感因子(產品的使用對象、社會關注度等),分為高風險產品、中風險產品與低風險產品三個類別。企業分類。依據企業履行產品質量主體責任的保障能力和實現程度,核算近三年企業產品質量監督抽查情況、質量管理體系建立情況等指標,制定企業分類規則,將全域企業分為AA(好)、A(較好)、B(一般)、C(差)四個類別。區域分色。實施產品質量分級分類“四色圖”管理方法,按照C類企業在該縣(市、區)所占比例,以紅、黃、藍、綠標注形成“四色矢量圖”,動態掌握各縣(市、區)重點產品企業分布情況。
數字化管理:構建產品質量大數據運用中心
據悉,嘉興市試點構建了省市場監管部門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系統與省行政執法監管平臺、省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登記平臺、浙政釘等平臺之間的信息共享機制,整合全市企業主體信息,監督抽查信息,日常檢查、投訴舉報信息等,建立“三分”監管數據運營中心。實施產品質量智慧化監督抽查,可通過歷年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合格率智能判定企業監管級別,實現自動編制計劃、自動下達任務、后處理實時跟蹤。構建數據集成展示“駕駛艙”,建成“三分”監管大屏展示系統,分為監督抽查概況、各地監督抽查情況等8個模塊,集中展示“三分”監管數據運營中心歸集的數據和處理結果。
圖形化展示:推進產品質量依碼監管
統一“制碼”方法。建立產品質量安全“三分”標準化監管體系,在嘉興市試點制定的《企業健康碼四色圖產品質量安全風險指數測算規范》中,明確賦碼規則,即企業產品質量安全健康碼由監督抽查合格率、缺陷召回、輿情、投訴、信用等信息組成,依據企業履行產品質量主體責任的保障能力和實現程度,分為AA、A、B、C四個類別,分別對應綠碼、藍碼、黃碼、紅碼;統一“依碼”管理。依據產品質量安全健康碼的四種顏色,判定企業具體監管類別,采取信用監管、責任監管、常態監管、加嚴監管等不同的監管措施。
經過近一年的工作試點實踐,嘉興市所有產品質量監管事項、數據運營、移動檢查均通過智慧監管平臺實現,實施“監管重點摘選-監管類別判定-任務智能下達-釘釘檢查反饋-復查整改落實”智能監管閉環,實現市域內重點產品質量監管“全數據流轉、全業務協同、全流程覆蓋、全過程監督、全要素掌握”。截至目前,嘉興通過產品質量分級分類分色數字化監管平臺已對52種產品自動下達監督抽查任務769批次,開展后處理387次,完成監管閉環事項340條,重點監管企業總數減少19.06%,產品質量監督抽查批次較實施前減少17.40%,監督抽查經費同比下降3.92%,對不合格企業強化監管抽查覆蓋率提升4%。
下一步,浙江省市場監管局將總結歸納試點工作經驗,依托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繼續優化機制、深化改革、強化運營,融入縣域塊狀產業風險排查等質量監管工作,融入地方元素和區域特色,在全省層面深入全面地鋪開產品質量分級分類分色智慧管理,推動產品質量高效監管、資源優化集成、機制推陳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