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林國梅又獲獎了!近日,廣西市場監管局食品安全總監林國梅被授予“2020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先進工作者”稱號,這是她繼2018年獲得“全區‘美麗廣西’鄉村建設(扶貧)優秀工作隊員”和“廣西五一勞動獎章”后的又一殊榮。這些年,林國梅不畏艱苦,傾心幫扶南丹縣瑤族同胞脫貧致富,像一株臘梅綻放在“中國白褲瑤之鄉”,這些榮譽,是對她付出的最好獎勵。
主動請纓赴一線
只有4萬多人的白褲瑤主要聚居在廣西南丹縣里湖和八圩瑤族鄉,作為“中國白褲瑤之鄉”,這里曾經是廣西貧困程度最深、貧困面最廣、脫貧難度最大的地區之一,精準識別時,處于絕對貧困狀態的貧困人口占67%。
愈是困難愈向前。2016年3月,林國梅主動請纓赴扶貧前線,擔任南丹縣“美麗廣西”鄉村建設(扶貧)工作隊隊長。蜿蜒的山路、破爛的房屋、衣衫破舊的孩子,當地條件的艱苦讓林國梅感到吃驚,她暗下決心“一定要完成減貧任務,盡自己的最大努力改變瑤鄉面貌!”
為了明晰“作戰”目標、實現資源共享、方便人民群眾,林國梅繪制了貧困村區域分布網格圖,推動成立了縣級“第一書記”互助聯盟,推動發放第一書記職責“六字卡”,持續開展“巡回大講堂”,帶頭開啟“第一講”,并請白褲瑤鄉親現場翻譯,讓瑤族群眾了解黨的扶貧政策,堅定群眾脫貧決心和信心。
八圩瑤族鄉塘浪村原黨支部書記符興貴介紹,貧困村屯基礎設施是“硬傷”,該村以前多是土磚房、泥巴路,很多地方沒有水喝。林國梅帶領各駐村“第一書記”一起想辦法,積極爭取后援單位資金200萬元,連同財政和社會資金2億多元,全部投入甲坪、塘浪、關西、老圩場等4個定點扶貧村以及八圩瑤族鄉的基礎設施建設,為穩步脫貧摘帽奠定了堅實基礎。
付出換來了收獲,在林國梅和扶貧工作隊的推動下,南丹縣成立了瑤雞、山羊、生豬、中草藥等100多個互助合作社,5000多戶貧困戶抱團發展,4000多名貧困戶勞動力外出務工,實現增收致富。
2016至2017年,南丹縣31個貧困村出列,占總數67%;35522人減貧,占總數70%;貧困發生率由2015年底的11.4%降到2.58%。2017年,南丹成為河池第一個、廣西第二批整縣脫貧摘帽縣,林國梅對口聯系的5戶貧困戶也全部脫貧,她帶領的扶貧工作隊成為全縣脫貧攻堅排頭兵,獲評“自治區優秀扶貧工作隊”。
四處奔波為項目
經過多次深入走訪調研,林國梅意識到,要改變白褲瑤的貧困面貌,必須制定出完善的長遠規劃。盡管專業不對口,但作為扶貧工作隊長的她還是毅然挑起“擔子”,在南丹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與隊員們連續多天翻閱資料并開會討論,編制完成107頁的《廣西南丹縣白褲瑤聚居區“十三五”脫貧發展規劃》,提出打造“中國白褲瑤脫貧攻堅樣板區”“中國白褲瑤旅游扶貧示范區”“中國白褲瑤民族文化傳承保護區”“廣西貧困山區現代特色農業試驗區”“廣西白褲瑤石漠化綠色生態區”“廣西食品安全創建試點區”等“六個區”的建議。
為了讓規劃盡快得到審批,林國梅和縣領導多次赴河池市、自治區請示匯報,自治區、河池市相關領導也多次作出批示要求專題研究解決,經過3次專題會議審議規劃。最終,自治區政府出臺了支持南丹白褲瑤聚居區脫貧發展的會議紀要,對白褲瑤聚居區高質量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在林國梅和其他同志的努力下,2016、2017兩年,白褲瑤聚居區獲得中央、自治區、市、縣項目資金的重點傾斜。2017年,南丹縣新增易地扶貧搬遷指標1.35萬人,獲撥資金7.7億元,并順利實施總投資13.7億元的“千家瑤寨?萬戶瑤鄉”易地扶貧搬遷開發和旅游開發項目。
“易地搬遷+旅游扶貧”模式帶動了群眾脫貧,產業發展有效解決了白褲瑤的安居脫貧問題。林國梅還上下奔波,推動南丹縣完成食品藥品安全示范項目148個,成功創建廣西首個食品安全示范縣,八圩瑤族鄉成為食品安全示范鄉鎮,南丹縣城往日臟亂差的金芙蓉創業街,也變成了秩序井然的“白天農貿+夜市”示范街,為250多戶移民搬遷貧困戶提供攤位就業。
如今,白褲瑤聚居區已成為南丹縣廣西全域旅游示范區的核心區,是到貴州荔波縣跨省旅游廊道的黃金節點,里湖瑤族鄉千家瑤寨也被評為“全國美麗搬遷安置區”“中國特色村寨”“河池市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社區”,特色民俗旅游風生水起,成為以規劃系統推進扶貧的典范。
教育扶貧謀未來
“一個孩子的成長成才,將會改變一個貧困家庭今后的命運。”林國梅十分清楚“扶貧先扶智”的重要性,并為此想盡了辦法。
“她只身一人,拿著收集整理的視頻影像,三番五次找到我,急切訴說著孩子們為了上學所吃的苦。”皇氏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伍云對尋求幫助的林國梅印象深刻,被林國梅精神所感動的她推動集團捐資50萬元,在八圩瑤族鄉塘浪村建設了南丹皇氏希望小學,讓白褲瑤的孩子們徹底告別破舊校舍,在嶄新的教室里快樂地學習。這幾年,林國梅和同事們積極爭取了300多萬元的社會愛心援助資金,幫助白褲瑤聚居區的貧困家庭和貧困學生解決實際困難。
林國梅一心想著瑤胞的孩子,卻“忘記”了自己的孩子。在南丹扶貧的700多個日夜里,她自己也記不清有多少次“過家門而不入”,她6歲的兒子幾次打電話哭著說“媽媽,我想你啦”,她卻將母子深情深藏心中,繼續為扶貧工作奔忙。
現如今,白褲瑤聚居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萬多名白褲瑤群眾住上了聯排獨棟“天地樓”,也可以到家門口的“千家瑤寨?萬戶瑤鄉”旅游景區、八圩扶貧產業園、丹泉特色小鎮產業園以及一批扶貧車間就業,實現了與全國、全區同步脫貧致富奔小康,瑤胞的孩子們也就近去嶄新的學校就讀。
2018年3月收隊后,林國梅仍十分關心白褲瑤聚居區的鄉村振興,經常電話回訪貧困戶,了解特色產業發展情況,為世界白褲瑤(南丹)大健康旅游扶貧產業園等項目出謀劃策。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幾許真情。”林國梅就這樣,用真心真情在扶貧路上展現著一名市場監管干部的風采!
(孔國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