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草”種出“金元寶”
河南濟源示范區市場監管局駐村工作隊助力棗廟村大力發展冬凌草產業促進鄉村振興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陳建莊 記者 孫中杰)8月31日,雨后清晨,記者走進位于太行山腳下的河南省濟源示范區克井鎮棗廟村。村后的太行山挺拔而青翠,愚公渠從村前蜿蜒而過,山水風光旖旎,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氣,頓時感到心曠神怡。
“歡迎您來我們棗廟村!”記者在濟源示范區市場監管局駐棗廟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楊勇的陪同下,來到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濟源冬凌草的核心產區。“這是俺們村的綠色寶庫,是號稱‘中藥里的盤尼西林’,是我們村脫貧致富、鄉村振興的‘金元寶’”。順著楊勇的指向,記者看到,這里是一片數百公頃的標準化種植園,成方連片的冬凌草長勢喜人,像一塊青綠色的地毯覆蓋在大片的田野上。剛剛采收過一茬又長出來的新綠,讓人感到無比清爽。
克井鎮,曾經是濟源重工業經濟發展的領頭羊,煤炭、建材、冶金等重工業產業在帶來巨大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給當地帶來了嚴重的污染。當地群眾回憶說,過去這里的地上到處都是黑黑的灰,天空也經常是灰蒙蒙的。而棗廟村也曾經深受污染之痛。如今,經過濟源示范區市場監管局幫扶工作隊3年多的幫扶,一個以冬凌草種植為主導的產業在該村落地生根,這個昔日處處盡顯“黑色”的村莊煥發出鄉村振興的勃勃生機。
棗廟村北踞太行山、南臨蟒河林場、東依蟒河水庫、西連林海公園,地處山坡,光照充足,水利條件便利,自然環境優越,適宜發展冬凌草、核桃等產業。2018年初,濟源示范區市場監管局駐村工作隊圍繞區域資源優勢,積極推動棗廟村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冬凌草種植業,引導村民把過去的零星種植調整為規模化種植,并幫助該村創造條件,開展冬凌草的深加工,拉長冬凌草產業鏈條。同時,依靠標準化管理優勢,指導村民實行標準化種植,從品種選育到規范化種植、科學化生產,形成了一套規范完善的生產標準操作規程。
在冬凌草種植初具規模后,2018年至2019年,濟源示范區市場監管局駐村工作隊連續兩年爭取上級支持資金180余萬元,為該村建成了冬凌草儲存大棚及加工配套設施等產業扶貧項目。同時,協調棗廟村委與當地知名藥品生產企業濟源濟世藥業達成收購冬凌草協議,對種植戶實行保護價收購,確保農戶收入穩定,給農戶吃下“定心丸”,據此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
經過駐村工作隊的動員、引導和技術、資金幫扶,棗廟村共種植冬凌草3680余畝(每畝約0.067公頃),每畝年收入3000余元,年產值達1100余萬元,共帶動200余戶增收致富。2019年以來,該村共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29萬余元,帶動群眾增收38萬余元。2020年,僅大棚使用一項就增加村集體收入11.45萬元,為群眾提供務工崗位并帶動群眾增收25萬余元。同時,擴大冬凌草深加工規模,從賣草到賣茶、賣苗、賣花,從冬凌草系列產品的開發到產品的加工、銷售,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產品附加值顯著提高,經濟效益明顯提升。
冬凌草種植、加工產業發展起來后,駐村工作隊還適時引導棗廟村發展休閑觀光、采摘、農家樂、民宿、康養等特色生態旅游,實現了冬凌草種植、加工與休閑旅游的互相融合,新興的第三產業也表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在冬凌草產業發展中,駐村工作隊還注重幫扶較為貧困的家庭,讓他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優先給貧困戶家庭提供種苗和技術培訓,優先在冬凌草基地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優先保證貧困戶的銷售渠道和銷售價格,帶動4戶貧困戶家庭增產增收,使每戶家庭的冬凌草種植年收入平均達到8000元以上。
苗喜平是棗廟村有名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在駐村工作隊員的動員下,他家種植了2.5畝冬凌草,春、秋兩季收獲冬凌草700公斤,清明谷雨后還能采摘冬凌草春尖芽賣給經銷商做茶葉,僅此一項,年收入就超過了1萬元。除此之外,駐村工作隊還安排苗喜平等貧困戶人員到村里務工,一年又能增加收入6000余元。2019年底,苗喜平家實現了脫貧。
如今的棗廟村山綠了、水清了,干凈寬敞的水泥路通村達戶,群眾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看著一望無際的冬凌草基地,濟源示范區市場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于武中感慨地說:“實踐證明,我們把冬凌草產業的發展作為助力鄉村脫貧致富進而實現振興的項目,這條路是走對了。下一步,我們要繼續協助棗廟村做好鄉村振興規劃,把冬凌草產業在現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做大做強,并利用其區位和產業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業,使冬凌草這棵小‘草’能夠種出更多的‘金元寶’來,把這個偏遠的小山村打造成鳥語花香、美麗富饒的‘世外桃源’”。